读《活着》有感

in #cn-reader6 years ago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一个人,倘若不经常思考活着的意义,当有一天你躺在摇椅上的时候,除了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拖着佝偻的身躯,还能留下点什么? 

人为什么而活着?

为了梦想?为了踏遍世界的每一片土地?为了告诉这个世界我来过?你的答案是什么? 


 如果你渴望一次热泪盈眶的旅程,一场或昂扬或悲愤的青春,一段同甘共苦、风雨同行的记忆,请静静地读一读这部小说,它会教你如何珍惜身边的一切,告诉你活着的意义。 

幡然醒悟,家还在

福贵,在地主家出生的纨绔子弟,嗜赌如命,败光了所有的家产,父亲被气死,妻子一怒之下回了娘家。一夜之间,从家缠万贯到一无所有,从大少爷沦为穷百姓,命运就是喜欢开大多数人的玩笑,残酷而无情,悲剧也就从此开始。读到此处,只觉得福贵罪有应得,没有太多的同情,同时也感慨旧中国环境下的地主与百姓生活差异太大。穷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作,地主阶级却坐享其成,滋养了一批堕落而平庸的 “富二代”。开篇铺垫不多,情节却不断地转折起伏。原以为堕落的福贵或许只能流浪天涯, 但是他的妻子却没有放弃这个家,没有选择逃避。她带着她在娘家生下的女儿主动地回来了,回到了那个早已破烂不堪、穷困潦倒的家。


家,在当时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这也是文章第一处感人的地方——家人就是活着唯一的理由。福贵在前部分的描述中,无疑是一个失败到让人唾弃的男人,而妻子的默默无闻和任劳任怨却让读者觉得心头一暖。作为旧时代中国女性的代表,她用不离不弃证明了婚姻的誓言,家庭的责任以及对于丈夫的忠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不过是无奈、认命之举,也印证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落后观念。我反倒比较倾向于前一种描述,因为这会让这部小说增添些许温暖。

悲剧不断,平淡是福

活着,就得操心柴米油盐酱醋茶,就得生老病死。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谁也回答不了。福贵的一生可谓坎坷不断,意外连连。为老娘买药,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九死一生,颠沛返家,却错过母亲最后一面。皮影为生,却赶上动荡的社会不断经历着苦难。十二岁的儿子因给县长夫人献血,被黑心医生抽血过多而死;妻子患病不能干活,整日只能躺在床上,女儿凤霞长大后嫁给城里的二喜因难产而死,女婿干活时被水泥板夹死,就连外孙也因为吃多了豆子被撑死……倘若剧情就只是这样的一连串悲剧接连发生,难免让读者感到极度的压抑。作者高明之处就在于字里行间穿插着生活的点滴温情,读来似冬日阳光般温暖。儿子喜欢羊,每天上学放学都先跑着去摘一把草喂羊,经常抚摸它,跟它说话,还天真地告诉父亲:这只羊,我要一直养着!就这样一个善良淳朴的孩子,最后却因抽血过多而死,可爱的形象与不公的命运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让人难受得无以复加。 


 意外变成哑巴的女儿二喜从小就懂事,每天到地里干活,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因家里实在贫苦,两次被送走,自己却两次偷偷地跑回家。一次次的泪水诉求着不舍与难过,不能说话就只能用眼神乞求父亲,最后终于感动福贵,同意把她留在了家。等到长大成人,找到了不错的归宿,过上了两年幸福美满的日子,让人读来由衷地为她、也为她的父母感到幸福,已经不敢想象这个家此时还能经受怎样的打击和意外。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不等任何人做好准备,女儿在分娩那天失血过多,最终抢救无效去世了。作品中,不幸的人还有太多太多,福贵的父母,龙二,战友,县长……每一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性格,也都遭受着社会的苦难。

百姓不过是社会的缩影

任何百姓经历的苦难,与当时的社会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文学作品最为重要的价值所在。福贵的经历反映了那段国民党抓壮丁的历史,以及给贫苦百姓造成的巨大伤害。多少人因此变得家破人亡,无从知晓。其次,在旧中国严重的官僚主义笼罩下,福贵的儿子被黑心医生抽血过多害死。生命的不平等以及权力的滥用,警醒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应该思考,难道无辜的生命就应该奉献给“高贵”的人?

 最后,小说结尾处借女儿二喜的难产而死,反映了文革时期红卫兵批斗知识分子的盲目与残酷。如果文革时期的愤青只是喊喊标语,砸砸文物,但也显得没那么深刻。然而在这部作品中,他们不仅批斗真正有技术有学识的医生,还毫无经验地盲目上岗,当出现医疗事故时才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一条鲜活的生命,一位本可以存活的母亲,因此逝去,丢下了无依无靠的父母,刚降临的孩子和残疾的丈夫。可怜的二喜强烈地冲击着我们对于那个时代的认识,我们不愿看到这样的悲剧发生,但这部作品却直接将它呈现在我们面前。文革时期给贫苦百姓带来的更加沉重的伤害,展现的如此淋漓尽致。

结语

从呱呱坠地那一天起,我们每天或幸福、或不幸地活着,日历一页一页地撕掉,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活着是一种理所应当的状态,而思考活着的意义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总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是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的是接连不断的幸福与不幸,猛烈地冲击着我的神经。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这部作品一次次地将温情撕碎,将残存的美好毫无情面的摧毁,足以带给读者强烈的冲击与冷静的思考。

Sort:  

Congratulations @anodiebird! You have completed some achievement on Steemit and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new badge(s) :

You published 4 posts in one day
Award for the number of posts published

Click on any badge to view your own Board of Honor on SteemitBoard.

To support your work, I also upvoted your post!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teemitBoard, click here

If you no longer want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reply to this comment with the word STOP

Upvote this notification to help all Steemit users. Learn why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