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红色记忆的城市,在我踏上它土地的第二天,便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徐徐向我展开它的画卷。
延安城规模不算大,城市建筑宛如整齐排列的诗篇,沿着河道两岸有序铺陈开来。老城区更是精巧,仅占据着河道两侧那片平坦之地,城区里也仅有两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如此布局之下,学校、医院、市政大楼等重要场所便都汇聚在同一条大街上,仿佛是历史与现实在这里紧密交织,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我沿着河道悠然前行,脚下的道路仿佛是时光的脉络,引领我走向那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当我走到那座红色大桥时,视线顺着桥的方向远眺,一尊庄严肃穆的毛主席雕像瞬间映入眼帘。那雕像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光芒,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而在我的身后,便是气势恢宏的革命纪念馆。这座纪念馆占地面积颇为广阔,背后依偎着连绵的山峦,看样子是专门为了建馆而精心开辟出的一片天地。它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守护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展馆共分为三层,内部划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区域。不过,目前仅开放了部分区域。入馆参观需要提前预约,好在当下正值旅游淡季,馆内游客不算太多,即便是现场临时预约也是可行的。我拿出手机,按照提示扫码,简单地输入身份信息,不过三四步便轻松完成了预约流程,随后凭借预约码扫码顺利入馆。
踏入革命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年代。馆内的每一件展品、每一幅图片、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一位位无声的讲述者,诉说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这台设备出乎医疗,当时医疗科学不是很先进,就像任何一款产品一样,都是从简陋的原型机起步的。


当时的医疗设备

简陋的作战工具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展区,这里展示着早期革命时期的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陈旧的信件、粗糙的武器、打着补丁的衣物,无一不彰显着当时革命条件的艰苦卓绝。看着那些泛黄的照片,照片中先辈们坚定的眼神和消瘦却挺拔的身影,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豪情。
继续往馆内深入,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展区。这里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实物,生动地再现了延安作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贡献。一幅幅逼真的场景复原,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听到了枪炮的轰鸣声和战士们的呐喊声。其中,有一组展示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展品格外引人注目。那一张张记录着战士们开荒种地、辛勤劳作的照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精神内涵。正是凭借着这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延安军民才得以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
再往前走,便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展区。这里展示了党中央在延安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过程,以及延安人民为解放全中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看着那些珍贵的历史影像和实物资料,我仿佛能看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窑洞内彻夜不眠、运筹帷幄的身影,感受到他们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革命意志。


在展馆的角落里,我还发现了一些珍贵的革命文物,如延安时期的印刷机、油印机等。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在当时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是传播革命思想、鼓舞士气的重要工具。抚摸着这些文物,我仿佛能感受到先辈们的体温和他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忱。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任何伟大都起于毫末。


不知不觉,我已经在馆内参观了许久。走出纪念馆,阳光洒在身上,我心中感慨万千。这次参观革命纪念馆,让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延安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是一种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以先辈们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