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跟着机构/投资人投资一定会亏钱

in #cn6 years ago

天朝韭菜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依照经年被培养出的奴性,盲从机构投资或知名投资人。

而天朝投资机构/投资人,有可以说是全球对散户恶意最大的存在。

机构投资的逻辑与散户完全不一样,需要融资的公司,需要的也不是机构的钱,更直接的需求是由这个或这些公司领入融资-上市-割韭菜逻辑,并且进入寡头垄断俱乐部势力范围(疼逊系/阿里系/真格/红山/IDC系等)。

机构投资的逻辑,是以提供早期企业急需的资源为代价,将创业公司纳入旗下,将其创始人变成高效打工仔。纳入旗下的打工仔中,10个甚至100个里只有一个能非常成功。但由于机构进入期早,不管是后期卖给二级市场还是卖给期望低风险的接盘侠。这一个成功企业的买卖收益都能覆盖其他全部瞎入股的企业的损失。

在有效度高的市场,比如美股。创造超越市场定价的超额回报(alpha)是极为困难的,因此这些年成功的机构几乎都在做的事情就是早期介入,主动指导公司创造利润。其典型有斯坦福大学捐赠基金会,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会,Y combinator等。前两个直接在技术还在实验室级水平时就对有希望的项目提供【从如何建立公司到上市】的全方位支持。甚至出现一整个系的研究人员被校内孵化的企业搬空这样的全力支援。而后者经常在只有一个app的水平就开始投资可能有希望的项目,并提供场地/技术/人脉等的全方位支援。这种等级的机构投资散户完全没有任何复制的可能。即便上了二级市场,这样的企业已经接受完了基金提供的所有支援,尔后再创超额收益的可能性很小。

另一种不大规模介入公司治理但普通人也学不来的典型就是巴菲特,仅仅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入股的事实,就价值十几个亿。巴菲特的持仓成本甚至能低于市面上韭菜持仓一个数量级。比如奥巴马为了选票要保美国垃圾本土造车业,找到巴菲特希望他能买通用汽车。最后协商结果是巴菲特以低于市场价格买入通用汽车。散户即便立刻复制股神操作,持仓成本也远高于股神。

在有效度低的市场,比如中国大陆。机构投资基本是抓瞎,尤其是新兴领域。我非常清楚的记得2015年 经纬中国 580万美元投了一家非常垃圾的冻鳗公司叫巨聚网络。作为动漫业内当然知道这家不行,不过很显然 经纬中国 并不理解,至少当时不理解动漫行业内龙头和增长点在哪里。这样的辣鸡冻鳗公司我能列出一大串来。

当然这属于烂泥扶不上墙的极端例子,更常见的情况是投资机构瞎jb在新领域投了垃圾公司。然后又不肯承认自己买了垃圾,于是继续砸钱干爆了与之竞争的优质公司。吸收优质公司失业人才把垃圾公司里里外外换了个遍。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大陆金融效率有多低下可想而知。

区块链领域内的投资者有没有这种情况呢?实际上在fear of miss out的情绪推动下,除了一开始就是目标割韭菜的机构以外,大陆投资人投区块链的抓瞎程度远超2015年时的动漫二次元投资。

(注意效率低下和速度快是两个概念,完全不冲突。金融机构完全可以砸大钱把低效公司强行吹大迅速占领市场。)

这些公司拿着一定难受。

当然这种拿着烂企业不肯撒手于是恶心优质竞争企业的情况美国一样存在。比如红杉资本早期坑了Facebook联合创始人,于是被扎克伯格高调拒绝挂着婊。之后红山便在whatsapp等多个项目上反复恶心Facebook,当然,最终由于Facebook自身强,并且美国资本市场有效性高。Facebook没有被恶心死还成功收购买下来了移动时代的入场票(whatsapp/instagram等多个重要app)

这还都是在机构没有(针对韭菜的)恶意的前提下已经很难复制其超额利润,接下来割韭菜的机构就更狠了。

最近真格基金徐小平割币市韭菜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它不愿意把旗下的垃圾企业直接清算。于是自导自演一出“拥抱比特币”发言“被”流出的好戏,还“悬赏一个BTC找泄密者”。然后迅速将垃圾企业包装成区块链ico项目卖给韭菜,回笼的资金填了真格之前天使/A轮成本后,再分赃。

之后徐小平宣称“1个btc找泄密者”

然而这还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以骗子李笑来为首的INB资本/分布式资本等公司,完全打通了从概念到官网制作,ERC20 token生成,私募,最终ICO卖给韭菜的全流程。这些ICO是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割韭菜机器。这类币的典型特征是对标当前热门产品(如要做“去中心化的微信”等)让韭菜能快速理解。

要做OO的XXX,这种说法一听我就脑壳疼,这种目标的项目,即便不是骗钱也绝无成功的可能。已经形成垄断的寡头托拉斯能让你活命?! 打败方便面的不是更好的方便面,而是外卖。打败百毒的也不是另一个搜索公司,而是百毒靠行政力量赶走Google后松懈了管理自行内部崩塌。即便如此大陆境内也没有能在搜索上挑战百毒霸权的企业。

这种ico币拿着一定倒霉。

韭菜里经常见的一种迷之自信就是觉得自己择时能力强,明知是泡沫,却觉得自己能超越12年金融培训+几十年市场交易的机构老手。能在泡沫开始前入场并完美在泡沫爆裂前全身而退。

目前来说不管是15年股市还是17年底币市泡沫。除了扔骰子买卖的主以外,我没见任何韭菜真的买入卖出都择时成功。要不就是低点没买,要不就是高点没卖。最惨的是高买低卖。

总是有人私信问我怎么买,买什么好。我就给你们指两条明路:

1 你愿意花时间做研究的,不要看机构买什么,它们各个没安好心。请在市场平稳时期买入优质项目。长期持有。这样有机会跑赢市场。

2 你懒,不愿意做研究,那就盘面市值前10/20/100平均买。长期持有。收益就是整个市场面的收益,不要妄图不做研究就能获得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