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你就是聚会的万人迷

in #cn6 years ago

现在社会学家有一个统计,说中国呀,处在单身状态的人,现在有大概两个亿。这些人呢,有的是因为这个机缘的问题,一直单着;可是也有很多人呢,想这个脱单,可是你整天在家宅着,这也不行啊,因为你要脱单的话呢,你得多认识人,越熟悉的地方越没角色。身边有的条件合适的吗?你俩太熟了,没法下手,这也不行。所以呢,多认识陌生的人,多参加一些聚会,多参加一些饭局,社交场合,对于脱单呢,是很有好处的。而且不光是为解决你的爱情家庭问题啊,你想在社会上吃得开,人脉广,多个朋友多条路,所以这个聚会呢,饭局呢,尤其对年轻人,拓展人脉是特别有好处。你像我这个年龄啊,好像这个必要性就不是那么强了,但对于年轻人来说,非常重要。那好,参加聚会呢,你是为了这些目的,可是如果你在聚会上呢,大家都不待见你,讨厌你,你目的肯定达不到。即使不讨厌你,你表现得太过普通,最多人家加你个微信,然后之后永远就不往来了。过一阵,一清理微信。就给你删了,这也不行。那么你只有成为聚会、饭局,社交场合的万人迷,大家都
喜欢你,而且你还展示了自己的魅力,人家记得住你,下次呢,再吃吃喝喝,再玩,再有事,愿意找你,你才有可能在爱情和事业层面,获得双丰收。

那么好,这个问题就来了,怎么样才能成为饭局上的万人迷?你看咱们四大名著里,你要说饭局哪里最多?《红楼梦》最多。为什么?《红楼梦》里一帮闲人,闲着没事,不是吃就是喝。你发现,《红楼梦》里聚会当中的万人迷谁啊?薛宝钗就是个万人迷,林黛玉就不是。你看就没文化到刘姥姥那个程度,一聚会她是核心,她是万人迷。那王夫人就很刻板,没有太多人就愿意跟她接近,所以你从四大名著的饭局里头,你能悟出好多东西来。那咱们今天就给大伙说说,你想成为饭局的万人迷,你该怎么办?咱们一步一步给大伙分开着,拆开着说。

你去参加饭局,参加了聚会,首先呢是,你怎么过去?这里有两个意思。第一个,你是自己去啊还领人去?咱有的人呐,为了显自己的派头,带个助理,带个下级,要不领一个买单的过去。你比方说,哪个企业求着他了,带着小老板过去,“来,过来给大家买单”,因为你看我这人,你买单,我请你们吃饭都不花钱,显自个牛。你要真是个小干部啊,八项规定找上你,你还不好办了。即使你不是这类的,你说你带个人给买单,这不显你什么啊?都一样,就显你有钱呐?显得你有权呐?你要真有那心,你自个掏钱呐!你让你管着的人,你这不管卡勒吗?因为你人品有问题,这个不好。还有的呢,愿意带部下,带着自个助理去,你摆什么谱啊?都是同学,您说肩膀齐是弟兄,咱都是朋友,你带个随从来,给你旁边又点烟倒水的,又给你拿包的,这干啥啊?这地主领着收租子呢?所以,人家看着就别扭。就我告诉大家,聚会的时候,最好不要带和聚会没啥关系的人去,哪怕这是你的朋友,你想介绍给大家都可以,别带下级啊,助理啊,给你买单的,伺候你的,这不好,这是摆谱。

第二个,你的穿着打扮是什么样去,才能够达到效果?有人说“聚会嘛,我要成万人迷,那我得穿得好,我得光彩照人,我得穿限量版的,我带着奢侈品。”我告诉大家,这更错了。就如果我身边有一个人,弄得光彩照人的,我跟TA一比,自惭形秽,我不愿跟你在一块,你达不到这个效果。我举个例子,你看马云,那首富了,人家参加同学聚会呢,马云呢,都是限量版的迈巴赫,人不开。人开个路虎,啊,路虎也是好车当然,但是就没那么高调。人相对低调,穿身运动服,穿上布鞋就去了。其实你马云穿布鞋,别说那,说马云光着脚去,他也是首富啊,但人家不炫耀这个。我到那去之后呢,打扮得很随便,我身边也没有人端茶倒水伺候我,跟你是一样的,咱叙叙旧。所以,这个也是关键。你的穿着打扮不要高调,不要奢华,就低调一点。低调一点,大家才愿意平等地接受你。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同学聚会,朋友聚会,你记住一点,多谈过去,少谈现在。如果你混得好的话,你往那一坐,“我现在又开了工厂,又有个连锁店,我又提职怎么的。”多讨厌呢?人家那混得不好的,怎么跟你对话呀?不恨你吗?

只谈过去,不谈现在,你要是同学聚会,咱就说以前的事,“那会你看,我让老师给罚站了,那会我考试不及格,我上课打小抄,那时候我跟谁打架,你帮我了。”那时候想到过去,说白了,同学友谊,纯真无邪,一下就拉近距离。所以这个饭局聚会啊,首先你要做到的,尽量跟大伙拉平,肩膀齐,是弟兄。你记住,千万不要高调炫耀,这个东西没意思。如果大家都觉得你高他们一等,那我给你交什么朋友?再一个,“你都比我高这些了,你来干啥来呀?你在你的城市里混呗,我们可配不上你”,这倒惹人反感。所以就是,聚会之前,你要准备的这些东西,一定注意。那么好,到了聚会场合,你想让大家不仅是不讨厌你,你说你这个不高调,低调点,大家是不讨厌你了,你得让大家喜欢你,愿意跟你亲近,那你得做到什么呢?俩字:体贴。中国传统文明很重要的就是这“体贴”两个字。

我举例子,比方说,饭局,现在要点菜。这点菜啊,你不要往后躲,“啊,这我不会点菜,我不会点菜。”你得主动地组织大家点菜,“咱要不这么着?一人点一个,剩下我认为好吃的菜,我替你们点,好不好?”很主动,那显得呢,你是一个能有承担、有担当、能张罗事的人。那具体到你点的时候,怎么点呢?你可注意,一定先问问:“各位有没有忌口?”你看有的人,不吃姜,不吃蒜,不吃葱,你这都得问好了。更重要的是,有人有一些基于宗教和习俗上的忌口。过去老北京人请人吃饭,第一句话是什么?“您哪位在旗?哪位在教啊?”在旗就是你是不是旗人?在教,你是不是回民?这个特别重要,你要不知道这个,点一堆菜,没法吃。所以,一定先问“有没有忌口?”然后呢,你要注意,荤素搭配,这个特别重要。为啥呢?你得察言观色。你看来了一个个来的女士,体态挺丰腴,不用问,正为减肥烦恼呢。你尽可能得点清淡的,这个非常重要。就荤素搭配,现代人呢,一般都是清淡的多,特油腻的避免一点,但这可不是不点肉类。我告诉你,有不少那女孩子矫情,“哎哟,最近呐,我要吃点清淡的,我不愿意吃油腻,我不爱吃肉”,嘿嘿,你就点那么一两个肉菜,你最后发现,那肉菜一扫而空,那菜全在那搁着。有很多人口是心非,所以嘴上这么说,TA不一定是那么干,你咋办呢?

先点素的,完了菜都点上,你看看大伙要减肥,“我们饮食健康嘛,我们要吃清淡的,吃健康食品”,然后你再说:“诶?这店有几个特色,你看它这是红烧肉,说一点都不腻,我以前来他们这吃,评价特别好。这炸丸子,可是老北京特有名的。”你以这个店里的招牌菜名义,把荤菜配上。你不要认为TA一个人,“我就清淡,吃点素就行了”,那肉上来,哼,有人说“这是荤菜,我就愿意吃这素菜,素菜就是我的命”,一上来那肉,咵咵吃,“蔬菜不你命吗?你怎么吃肉呢?”“我一见这肉,我就不要命了。”这样的人也不少,所以你不要看TA嘴上说什么,你得考虑TA心思。这点好了,菜一布,谁爱吃,你看每个人都夹,动筷子什么的;你要真点不好,人把筷子一放,不吃了,喝点水,喝点酒拉倒了,这说明你点的失败了。所以,不仅要察言观色,要投其所好,这点菜里的这方面学问是特别大的。

咱们看这个,我刚才说这个原则,所谓投其所好,察言观色,《红楼梦》里头,这样的例子很多。第22回,给薛宝钗过生日。贾府上下,真要聚会里头,说到点菜各个方面,薛宝钗是第一高手。本来王熙凤挺厉害,薛宝钗后来居上。你看,宝钗过生日,贾母、王夫人都来了。有人问说:“宝钗,你吃什么菜呀?你还是听什么戏啊?”那过生日肯定这两样嘛。薛宝钗就明白,别看来这么些人,贾母老祖宗,那是核心,说是为她过生日,给她点菜,给她点戏,核心得让老祖宗高兴。老祖宗岁数大了,看戏愿看热闹的,人家宝钗就点出《西游记》,其实给老祖宗点的。王熙凤跟着也点出热闹戏,哎,就把这个场面圆下来了。再问说点菜,具体上什么菜?老祖宗平时爱吃甜的,而且她岁数大,牙口不好,你得弄烂乎的这菜。所以薛宝钗就点那些甜的和一些煮的烂的。那些练牙口的菜,不点,啊,“咱炖个豆腐,炖个豆角”,所以说这个菜,“来个蚕豆?”“嗯,不要”。有人说,“那你们年轻人吃饭”,那不是。你摆上一个菜,老祖宗不能动筷子,她得绕那菜走,她不一定高兴,所以点菜,这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

就是你这一桌上,如果你要真想让谁对你印象好,你要求谁办事,你重点照顾TA,要不你想让自己,人人都接受你,你是个很体贴的人,你就把大伙情绪都照顾到了。薛宝钗就是抓重点,而且这个点菜学问,她把它发扬光大。就我刚才说的,你看着说这个人,“我就吃点素菜,我减肥呢”,那肉上来,TA不要命。你也得注意,先抑后扬,揣摩TA心思。你看,第35回的时候,呃,薛宝钗,有很经典的事,她这个吹捧老祖宗,她绕着弯。她知道王熙凤呢,是府上最乖巧的,她来一句,当着贾母面,“我来了这几年啊,我也仔细看了,凤丫头固然乖巧,那再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哎哟,把老太太乐的,你听这表面就是贬低王熙凤,其实连王熙凤也夸了,连老太太也夸了。老太太呵呵乐,“哎呀,我都这么大岁数,还巧什么呀?但我年轻那时候啊,确实比凤哥还会来得。”你老太太说明,吃这捧了。所以这先抑后扬这些办法啊,都和点菜的学问是一脉相承的。说白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照理说,我在江湖混这么些年了,别人吹捧我,我心里有数,可有一回我也挺高兴,我给大伙讲一个我身上的例子。有一年我去上海,当地有一个同行,跟我坐一个桌上吃饭,“梁老师,我可爱听你节目,看你节目了,老梁观世界、老梁故事汇,我在蜻蜓上都能听着,我可愿意听您的节目了,但是这两年我不愿意听,没意思。”诶,我挺奇怪,“我怎么这两年不爱听呢?”“您原来你学问大,我愿意听。这几年,我一听发现,你的体系太大,学问太大了,我听不过来,我也学不了啥,我不愿意听。”哎哟,把我高兴的,“你这是真会说话,你这这,你真好。”后来他求我办个事,我挺痛快地就给他办了。诶你看,这就是点菜学问的延伸,要琢磨TA心理这事。这不是厚黑学,你要让人家喜欢你,你不下点功夫,行吗?你要求人办事,你不获得人好感行吗?

所以这薛宝钗,用这种方式,最后老祖宗来句什么呢?跟薛姨妈说:“哎呀,姨太太,不是当你面夸你”,薛姨妈,薛宝钗的母亲嘛,“不是当面夸你,我们家里这四个丫头摞一块,也不如宝钗一个人。”她说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老贾家这四个丫头,不如你老薛的这个。这对于贾母来说,这是最高的奖赏,能说这话。宝钗比我们这自个这四个孙女都强,你看。那后来,为什么宝钗能跟宝玉结婚,黛玉就不行呢?贾母是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所以你看,在聚会上,借助这个机会,表达体贴别人,表达自己温柔贤惠,特别特别重要。所以在聚会上想成为万人迷,哎,你自己得准备,包括在聚会时候展示出来的体贴姿态,这都很重要。有人说“那也不行,我光是这样,我体贴别人,我行事低调,人也没记住我呀。人最多认为我像个管家,像个班委会主任,没记住我。”好,我前面说这俩只是个基础,就是你想获得人的认可,成为聚会的万人迷,你首先得别人不讨厌你,你一上来弄的很高调,弄得很冷冰冰,拒人千里之外,人就讨厌你了,你再有魅力也不行。

就说什么样的人有魅力,才能达到效果呢?大家愿意接受你,而且心里对你有好感,所以你展示魅力,到时候“哟,真好,你这人真全面!”如果大家都讨厌你,你展示,“你显摆什么?你嘚瑟什么?”都显你了?唉。所以,前面我说这两个部分,这是基础。那么接下来,怎么展示自己魅力?在这聚会时候,你必须要学会搞气氛。前面我说了,首先你不低,不要高调,你低调,大家才接受你;然后呢,你再会跟大伙搞一些气氛,让大家围着你很快乐,这事就成了。咱们看,《人民的名义》里头,有几个典型情节,反映了聚会的这几个层面,你记得那个里边,美女检察官叫这个陆亦可,她当初去相亲,结果来了一个学校里的干部,一跟她见面的时候情况,手往里一撸,名表,然后就跟她吹,自己在学校,怎么有钱有权。你想想这么高调,你让对方什么感觉?你显摆什么呀?不一会儿就走了,所以不能高调。你得相对低调,让对方先接纳你。

那接纳你之后呢,你得能活跃气氛。因为这个饭局啊,聚会上面,三六九等,啥人都有,你得找大家共同点。你看,《人民的名义》里那个高小琴,她为什么能在聚会里成为一个核心呢?她真下功夫,她知道找共同点,活跃气氛,她知道你看,什么祁同伟啊,包括陆毅扮演的这个检察官呐,这几位啊,那都是什么人?在学校里喜欢京剧,这个高小琴投其所好,主动提出,“咱唱《沙家浜》吧,我唱阿庆嫂,你唱胡传魁,你唱刁德一”,啊,这个女人不寻常。从这开始,“他们到底姓蒋,还是姓汪?”她在那唱。其实高小琴那个年龄,根本没赶上样板戏的时代,那她为什么会这段啊?她知道,她接触的往往是位高权重的人,而这些年龄都挺大,都是从文革那时代过来的,那天天都八个样板戏。那《沙家浜》这段耳熟能详,你会这个,就等于掌握了跟人沟通的一个重要工具。

这点我看了之后,我都感同身受。因为我当初呢,也曾经在这上下过功夫,我也没赶上文革的高潮时期,但是我像当时的《毛选》呐,《毛主席诗词》,《语录》啊,我背了不少,人说:“你背这干嘛呀?”我有个明确目的,就是当我遇到比我年岁大的人时候,我就想,我怎么能工作、做事情比同龄人出色呢?我得拥有同龄人没有的社会体会。怎么拥有呢?你自己不可能经历过那个时代,岁数没赶上,但是你跟那些年岁大的人聊天,从他们那获得一些经验,这个很重要,那怎么获得经验呢?要在他眼里你是个小孩崽子,跟你不稀地对话,你也不知道那时候事,那不完了吗?所以我得尽量跟他们学着寻找共同语言,所以我呢,刻苦地背了《毛主席诗词》,了解文革那时候的一些事情,看了一些《毛主席语录》。我跟他们一聚会,张嘴我也能说出来,“老九不能走,老九得入席啊”,这是《智取威虎山》里的台词。我也能知道,“学习毛主席著作,要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中不中,看行动。那时代的这些个有点名气的词语啊,语句啊,我记了一堆。当然,我这个不是说想溜须拍马,想干啥,我就想多获得点知识,多获点生活阅历。

但是,你没有这个,你跟人怎么聊?聊不到一块去。所以你看高小琴,活跃气氛的方式是拥有这方面知识,做家庭作业,做了功课,这个很重要。就你想活跃气氛,你事先参加聚会的时候,你得在背后做功课,今天来的都是谁谁谁?即使你不能做到说“他这人好京剧,那我一口也不会唱啊,我张嘴就跑调”,做不到这个,还有别的呢。那聚会当中,有两个重要人物,你一打听,他家哪儿的?他福建的,什么地方?武夷山的,跟他一见面,就聊“我特别喜欢喝武夷岩茶,什么大红袍了,什么水金龟了,什么半天腰了,牛栏山肉桂了,樟树水仙了”,你聊茶叶。他家那,他能不知道吗?马上就找到跟你共同语言。还有的说“某某是哪个行业?”说他证券行业,“哎呀,这两天我听说个事啊,赵薇、黄有龙两口子被罚了,说才罚60万,对他们来说算啥呀这事?……”马上共同语言就找着。所以我说你看,这个东西事先得做功课,得活跃这个气氛。

再有一个,我们要从《红楼梦》里,你能看出,怎么样活跃气氛?怎么样制造这个欢乐的效果?非常重要,这里咱得提一个超一流的公关能手刘姥姥。刘姥姥家庭困难,她到大观园目的就要俩钱,她的地位那么低,还是伸手向人要钱,这事照理说,比天都大,都难,她最后能成功,为啥呢?她成为聚会的核心,讨了所有人喜欢。你就看她搞笑这能力,她知道你在座的各位呢,说白了,都是这个地位很高,比她高,饱读诗书,有文化,那么我就显得低俗、粗俗一点,跟你这个文化形成一个反差,马上能让你们感觉到巨大的这种反差带来的快乐。你看,她在那说顺口溜“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这话把贾府上下可给逗完了,那书里不写吗?“她这一说,史湘云一口饭就喷出来了,乐的;黛玉笑岔气了,趴在桌上,捂着肚子,哎哟哎哟的;宝玉钻到贾母怀里,贾母搂着宝玉,叫心肝;你这里,元迎探惜四丫头也是,有的一口茶水喷出来,有的站起来告诉自己奶妈,“你帮我揉揉肚子,都笑得不行了”,这王夫人乐的,指着王熙凤,说不出话来,都乐的。王夫人是很刻板的人,你让她乐这样不容易。刘姥姥用自己的这种俗,衬托这些人的雅。因为幽默,往往都在巨大的反差当中。

就这一桌吃饭的人,每个人都在那谈专业呢,你从这里跳出来,能谈点生活当中很轻松的话题,一下子显得你与众不同。就他们说的都是自己的专业,你说的是大家共同的感受,你想想,话题能不聚拢到你这吗?人人都有发言权的话题,才能成为热点话题。刘姥姥不仅这个,她那制造包袱的效果啊,你越雅,我越俗。你像刘姥姥还能给你行酒令。一位农村老太太不识字行酒令,诗词歌赋的,大伙都诧异,她就利用这个制造包袱。一帮人,这几位说了,就是“左边四四像个人”,刘姥姥想了半天,“嗯,是个庄稼人吧?”大伙就乐了,谁让你这么对?你也得对诗。“我会对”,人家接着说,“中间三四绿配红”,她得押韵呐,“大火烧了个毛毛虫”,大伙乐了,这哪跟哪啊?但是“右边‘幺四’真好看”,“一头萝卜一头蒜”,还你农村那点事。说“凑成了便是一朵花”,她对“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押韵是押韵的,都是农村那点事。她利用这个东西来制造效果。

而且,刘姥姥更厉害的是啥呢?活跃气氛的时候知道,你喜欢什么玩意?你想听啥?北京人有句话说,“这个我爱听”,刘姥姥就能说出你爱听的话。你比方她给这个贾府人讲故事,她知道贾府这人虽然有文化,但整天在深宅大院里呆着,民间些稀奇古怪事不知道。她就讲穿红衣服女孩啊,大雪地里的故事,神神叨叨,就像鬼故事,大伙都爱听。贾母呢,天天吃斋念佛,相信这个自己能有好报。她给贾母讲:“老太太啊都没儿子,天天吃斋念佛,都60多了,最后老来得子,生了孩子,你说她是不是好报?”贾母一听,“哎呀,你看我这个吃斋念佛,我岁数大,也能有好报”,把贾母说得心花怒放。

所以这您听明白没有?怎么活跃气氛?投其所好,察言观色,这是个基础;寻找共同语言,稍微降低一点自己身份,来制造语言上的落差,制造幽默效果。最会活跃气氛的人,往往是聚会当中的万人迷。大家一看你,愿意跟你往来,“下次还找TA,挺有意思,跟TA在一块多快乐啊?”你自然就成了约会当中的万人迷。

所以今天我跟大伙说的,如何成为约会当中的万人迷?聚会当中人人都看着你,愿意跟你往来?先低调,不让大家觉得你高调,比别人都高,别显摆;然后再展示你的体贴,让大家在接受你的同时啊,愿意亲近你;然后活跃气氛,展示自己的魅力特长。这样,你就会成为约会当中的万人迷。对你的爱情和家庭,还有你的事业,往往都能够一本万利,不费劲地就获得人脉资源。

有人说:“你说这我都做不到,我也没那才能,我也没那心思”,那也好办,咱再使最后一招。聚会差不多,你站起来,“今天我来的晚,我买单吧。”大伙肯定喜欢你,为什么?不花钱的饭,吃着就是香。

Sort:  

Congratulations @hujintao! You received a personal award!

Happy Birthday! - You are on the Steem blockchain for 1 year!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Steem Board and compare to others on the Steem Ranking

Vote for @Steemitboard as a witness to get one more award and increased upv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