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知人篇-人情猛于虎

in #cn6 years ago (edited)

《增广贤文》,它在长期的流传过程当中,版本多少有一些变化,而且有一些句子有可能在传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偏差。比方说《增广贤文》里有一句话,叫“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可亲”。这什么意思?说这个老虎跟你很陌生,当然谁都怕老虎,说陌生的老虎你都能跟它亲近亲近,可是人要太熟了,反而你不能跟他亲近。这句话你乍一听是一点道理都没有。老虎多可怕?你都能跟它亲近,难道那熟人比老虎还可怕?所以很多人觉得这句话给弄错了。所以有人在传《增广贤文》的手抄本的时候,把这句改了,改成叫“虎生犹可近,人毒不可亲”。这一改你听着有道理,就说这老虎虽然是比较狠什么的,但跟人心比,它还毒不过人心。这人要是狠毒起来,比老虎厉害多了。可是这句话在我看来改的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古人传下来这些格言警句,它往往都是高度对仗的,讲究文字的这种美。你看,“虎生犹可近”,你要对“人毒不可亲”,“毒”和“生”不是一回事。这样的对句要么是词义相近,要么词义相反。你要是“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可亲”,“生”对“熟”,它是对的。所以有人说了,“那意思不对,你也不能光求这个字上对仗”,我告诉大家,这个意思也对。

对在哪呢?你得从这个角度理解《增广贤文》里边这种大智慧。“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可亲”,这焦点在“人熟不可亲”上,怎么人熟反而不可亲近呢?我告诉大家,熟人不可亲近是两个层面。第一个,心灵上不能离太近;第二个,行为上不能太近。什么意思?

咱们先说熟人之间心灵上为什么不能离太近?这点其实我们现在挺好理解的。你发现,夫妻之间,为什么离了婚之后,有的不光形同陌路,我恨你一辈子,还不如生人了呢,那是因为什么呢?彼此对对方有依赖,对对方有期望值。结果这期望值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他自己就觉得简直不能接受了。你看有的女人对丈夫很依赖,最后一听丈夫有小三了,最后她一急眼自杀了。为什么呢?她就觉得“心灵上我跟你离得太近了,我产生依赖了,一旦你依赖不了,我的人生世界坍塌了,我对你期望值太高了”。所以说两口子熟到这种程度的,如果心灵上也能接近到这种程度,容易产生依赖。产生依赖之后,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其实不光是夫妻两个,恋人之间,就咱们平常朋友都是。你跟他已经熟到一定程度了,如果你对他的期望值太高,你在心灵上对他依赖感太强,最后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你可能承受不了这个重量。
为大伙举个历史上的例子,在秦末有两个有本事的人,一个叫张耳,一个叫陈余,这两个是铁哥们。他俩的事出名到什么程度呢?在《史记》里专门有一章司马迁给写的《张耳陈余列传》,就说把他俩单拿出来,你就看这两个人的历史影响力和他们之间的故事。这两人是什么地方人?是魏国人。秦灭六国之后,张耳、陈余在魏国是非常有本事的人,这时候秦始皇就怕这两个人再挑事儿,因为这两个人对大秦是反感非常强烈,所以就开始画影图形,通缉他俩,这俩人就跑。你记住,什么叫患难之交?这俩人都倒霉,两人关系就特别近。他俩一起逃亡了十多年,那交情简直铁的不能再铁了,因为得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要不然都活不下去。

他们当时跑到一个小地方就当了个小官,结果他那上司也是不大点的官。有一次发现这陈余有的地方做的不对,就拿着柳条就打这陈余。你想,陈余那么大能耐的人,受你这么一个小官僚一顿打,都受不了了。怎么的?就想反抗?就把这手都摁到剑把上了,就想拔出剑来把他杀了。这时候张耳干个什么事呢?踩他脚。这时候陈余一看,张耳不让自己动,就没动。完了张耳告诉他,“你我是有为之身,咱能耐比他大多了,你说你把他杀了,最后肯定抓你给他偿命,咱也跑不了这时候。你为他你说你付出一条命,你值得不值得?”所以陈余很感谢,说“张耳冷静,他救了我一条命”。

后来赶上秦末天下大乱,这个时候张耳、陈余两人共同拥戴赵王,这时候开始反抗秦朝的统治。这时候大秦的势力还挺强,派大将章邯和王离攻打赵国。当时张耳带着一点兵死守在巨鹿这个地方,陈余在外边带兵,这个时候张耳已经被困到城里头了,眼看粮草都没了,就完蛋了。张耳赶紧打发人到外边向陈余求援,意思“你那边还有兵,你赶紧突破重围,过来救我”。这个时候张耳他儿子张敖也在外头带兵,你想这张耳都没派人找他儿子,直接找陈余,意思“咱哥俩这交情,那不用说”,说白了“比我儿子对我好”,你看他对他依赖到这个程度,就两人这心与心之间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依赖。结果找到陈余了,陈余很理智,说“章邯、王离很会带兵,而且他兵力几倍于我,我现在去救你,不光你完蛋,我跟着你也完蛋。还不如这样,我在外头积蓄力量,你死了之后,我替你杀他们,替你报仇,咱还保留点实力。”结果使臣回来跟张耳一说,把张耳差点没气死,说“咱俩是刎颈之交,生死交情,我是对你期望值这么高,我来找你,你,你说这话,说我死了,你给我报仇,你什么朋友?”两人一下就掰了。

后来的事咱很多朋友知道,楚霸王项羽到这边来驰援赵国,结果玩那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把章邯给打败了,结果这张耳没死,这一来张耳、陈余两个人完了,他俩之间结成死敌了。最后陈余打张耳,张耳跑到刘邦那边去了。后来刘邦有求陈余,让陈余帮他打楚国,这时候陈余说:“我没别的要求,我能帮你。但可有一样,你必须把张耳的人头给我拿来”,你说两人已经恨到这种程度了,就反目成仇。刘邦没办法,找个像张耳的人,把人头砍下来送过去了。等到陈余后来发现这是假的,汉王刘邦骗我,起兵打刘邦。这时候刘邦派张耳去了,把陈余直接给杀了。你说两个这么好的哥们,最后弄成这种情况,这谁能想到?什么原因?两个人心灵上离得太近了,太熟了,彼此对对方期望非常高,一个希望你能够舍命来救我,另一个希望什么呢?你理智点,你站在我的立场考虑问题,我去也是送死,不如我给你报仇。结果两个人都失望,失望之后一下子成仇了,这就“人熟不可亲”,这“亲”指的是心灵上不要过分亲近。

再一个,就我们说行为上不要过分亲密。咱们看过有一天春晚郭冬临的小品叫《实诚人》,他不也那么一个主吗?到人家,人家也没留他,他坐着又吃又喝的,给人两口子看音乐会都耽误了。最后那男的说“我有事你先走”,“大哥你有事,你忙你的,我带我嫂看音乐会,回来太晚你就甭管了,我把嫂子接我家住去。”你说把人老爷们给气的,他就觉得自个是个熟人,所以行为上显得特别亲近。这就我说的不光心灵上不能太亲近,行为上也不能太亲近。

咱们看民国时候女作家里边,苏青和张爱玲,她俩互相欣赏,那是好闺蜜。后来怎么掰的?我们都知道张爱玲跟胡兰成有段爱情,胡兰成就是苏青介绍给张爱玲的。结果有一次张爱玲去苏青家,发现胡兰成在那,跟苏青俩人在屋里嘻嘻哈哈乐的,张爱玲是扭身就走。自那以后,张爱玲对胡兰成倒没怎么样,还接着爱,但是恨上苏青了。所以我说你不要以为是闺蜜这关系,就能在任何领域之内行为上太亲近。就很容易在熟人当中产生不可弥补的裂痕,这裂痕出现了,再也回不到以前了。所以我说你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说熟人在心灵上、在行为上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这就是《增广贤文》里这句话的大智慧。“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可亲”。

Sort: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77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