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十年:一个狭隘的比特币支持者的自白

in #cn6 years ago

比特币十年:一个狭隘的比特币支持者的自白

作者:JCONE

来源:微币社区(weibee.com)

这个11月因为有了比特币十年祭而显得不简单。

从2008年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算起,比特币已经陪世人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这十年中比特币的价格在2017年曾经到达过令人咂舌的20000美元。据微币网站的报价,截止此时比特币的报价是6374美元,距它最高点已经下跌了70%左右。

作为一个比较保守固执人,我们是比较狭隘的比特币支持者,比较热衷于比特币的初衷,始终认为不应该把比特币相关的东西泛化和拔高,让“泛区块链”的思潮带偏了轨道。

区块链相关的技术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但是我们觉得一些对比特币和区块链的看法是不可改变的。

1)比特币的初衷是为了去中心化,不是为了区块链。

区块链只是为了达到不可篡改的目的而其中采用的技术手段。比特币一出生就奔着货币去了,从目的上来说,你说是为了挑战也好说是为了颠覆也罢,针对的是各个央行发行的中心化货币体系。

至于用区块链去改造其他行业的想法或者提案,这是单纯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比特币,和中本聪没什么关系,亦不是中本聪最初的范畴。能防止被篡改的数据技术其实也不只只有区块链这一种,可以依据不同的业务场景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就可以了。中本聪的初衷是“”一种货币“”和“去中心化”这两个核心意思,这个不是商业领域的东西。

把区块链技术引入到商业领域存在天然的缺陷,效率和安全不可兼得。如果你想真正做到大规模的节点部署,必然会损失一部分交易速度;如何你想提到效率,一个中心或者几个大的节点是最后的选择,但这样就退化成一个中心或者联盟链了,他们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目前没有还没有一种技术手段可以解决这对矛盾,因此联盟链才是商业上区块链应用的最好选择。

嗯,争论的焦点可能是在如何定义去中心化这个核心问题上。一部分认为没有中心才是去中心化,另一部分认为存在少数的几个中心也是去中心化。 我们认为少数的几个中心还是不能称之为去中心化,所以在我们看来联盟链不是去中心化的东西。

反过话来说,商业上的东西它可以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你不一定非得和去中心化扯上关系。没有了“去中心化”这个标签仍然可以是技术上非常成功的应用。比如基于区块链技术上的发票应用,发票是国家税务机关开出来了,这是很明显的中心化的机构,然后各个省设一个节点,可以看成是中心化节点联盟链上的节点,这样校验起来效率也高,商业上才有普及的可能。这个应用可以到此为止了,已经造福人民了,这个不需要非得去贴一个中心化的标签。其他商业上的案例可以同样据此对待。

这里强调的意思是让区块链的应用归区块链,让比特币的归比特币,不一定非得联系在一起。

2)对“无币的区块链”的看法
所以说如果把上面的区块链归区块链,比特币归比特币就不会有什么所谓的有币无币这么一说。

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币的区块链是行不通的,不存在没有任何奖励制度的P2P网络,没有那么多无私奉献又闲着没事的人,这是由人性的出发点决定的。这种设计在人性上是违反了激励机制注定不会长久,典型的例子P2P音乐下载网站。

如果不靠奖励上传来维持,而是通过网站的运营方来坚持上传,第一是脱离了P2P的内涵;第二注定不会长久,因为不具备匿名性。通过其他商业利益来补充是可以做到无币化的区块链应用的,但是这个获取利益的方式,比如收费或者广告,可能会赶跑大多数参与者,这些都是已经被证明的历史上失败的案例。

对于无币区块链的提法我们认为它只是在商业上可行,商业上本来就是纯粹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就可以了。它在去中心化方面的缺陷如上面提到的,只会吸引到一部分人参与,如果你的项目是需要很多的人来参与才有意义的,那么就不适合无币区块链的场景。币在这里是作为一种奖励来而存在的,人少了你可要通过商业手段维持,人多了你就需要发放奖励才能维持。

3)区块链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
区块链是一种数据库技术,它应该干数据库的事情。比特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加载不可篡改这个特征,而是加载了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的特征它才伟大。

数据库能干什么理论上区块链都可以干什么,技术上看它只不过是在保存的内容上加了向前向后两个校检字段。其他方面的优化手段,说的天花乱坠的,但都不是为了区块链本身的努力,而是为了提高采用了区块链特征的这个数据库的访问效率而进行的优化。这些优化如果采用了中心化的数据技术是很容易达到的,也不用这么麻烦,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抛开加密币这些,目前没有一个说是非常吸引人的纯区块链应用的项目,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区块链改变的只是数据保存的方式,而不是应用本身。比特币之所以影响力巨大,不是因为它采用了一种非常特别的保存数据方式,而是因为它所代表的应用本身-----------一种P2P的数字货币,如十年前中本聪写下的标题。

降低一下期望,把它当成一般的数据库方案,并且抛弃去中心化的念头或许可以找到它很合适的应用。

今天的区块链乱象,或者说最近的媒体为什么开始反思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对ICO的矫枉过正的因素,为了求得监管上的正确,我们去缘木求鱼,抛离了应用本身而单纯对技术手段产生了过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4)一些比较关注的项目
我们的思路会围绕去中心化这一主题展开的。没有那么多有意义的项目,我们更看好的是对去中心化有本质追求的项目。这里的去中心化针对的是现实世界,全球范围内的中心化体系。

第一类是需要全民参与的基础协议。比如瑞波,比如IPFS,比如迅雷玩客链。

这类项目是对旧世界体系的颠覆,而不是改进。颠覆的才有意义,颠覆才够得上理想主义,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而不是嫁做旧世界的臣民帮它们改造腐朽的统治。

去中心化是以追求自由为驱动的,通过一个公司来运营或是通过一个开源组织来运营不是主要的区别,这一点可以平覆关于瑞波币是不是去中心化的争论。

这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是全民的,那就不会是去中心化的东西,也就没有被人人受益而广泛使用的潜力,这一点可以排除掉大多数垂直行业的区块链应用而被加载出来的众多代币,天然地,99%它们会是空气币,对他们的追求是毫无意义的。

第二类是更加匿名的币种,比如Zcash,Dash,XMR等。

它们属于Cryptography anarchism的范畴,是最贴合去中心化这个主题的。

它们的诞生点和比特币是一样的,而且一开始就是为了当货币而被创造出来,不是区块链上应用加载出来的货币。这个范畴内的东西,其实还有一个捷径可以迅速找到它们,就是各国政府试图打压的东西。他们的打压一定是威胁到他们的中心化体系了。截止目前为止,日本的coincheck,韩国的korbit,P网等交易所都是以无法监管为由将更加匿名的币下架,和比特币一样,他们的价值最终会体现在和旧世界的对抗中。

比特币是一场变革,但是我们还缺一场变革,未来的这场变革会发生在比特币被更多的接受之后。

第三类是加密世界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这个包括了,ETH,EOS等智能合约,但一定记住了他们的升级换代顺序,后浪拍前浪。也包括了稳定币和交易所自己发的代币,毕竟他们是第一时间真正有价值的代币。

他们的价值体现在他们所代表的资源上。现实世界里有价值的资源是土地,空气,水,阳光,金属,煤,森林等,而加密网络上,开发也好交易也好,这些项目代表了他们所标识的各类资源。

第四类是开放国家流行或者支持的主流数字货币。

这一点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新经币NEM,NEM是披着平等主义上来的,从它创始人的id:Utopianfuture你可要感受到它浓烈的新世界气息。日本这个国家对数字货币是支持的,这一点已经替我们规避掉了很大的监管风险,在这些对待数字货币友好的国度,NEM在日本的渗透率很高,可以说NEM在日本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目前为止对数字货币比较温和的国家都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当然在同样支持数字货币的比如委瑞瑞拉和日本之间,你知道你应该怎么取舍。

5)区块链通过技术改变世界的组织方式,比特币通过改变金融改变世界秩序

区块链技术也许会改变好多技术的底层,进而改变这个世界的组织方式。这是区块链有可能达到的高度,但是比特币不是。比特币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它一开始就是一种货币,能改变世界之前它先直接了当的改变了金融旧体系。匿名,可无限分割,全球范围内的流通,随便一个特征都是对现在以央行为主导的法币体系的颠覆。在金融领域内的作为也是它的初衷,比如金融领域内的ICO,STO这些都是改变金融业最直接的方式,对他的打压力度越大说明它的影响力越大。放在大的范围上来说,比特币回归到它被设计成货币的本来面目,最大的发展潜力也是在金融领域。

也许只有重温中本聪留在创世区的那句话才能唤醒人们对比特币的初衷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在创世区块里留下一句永不可修改的话: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