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英雄傳說(1982–1987)

in #cn5 years ago (edited)

《銀河英雄傳說》(簡稱《銀英傳》)是日本作家田中芳樹創作,包括十卷本傳、四部外傳和一部新傳,以未來宇宙世紀為背景的架空歷史小說,亦是本人生平第一部能完整讀畢的長篇小說,實在值得為此撰文記念一番(笑)。

《銀英傳》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人類的文明擴展到全銀河系的未來時空。由於政治家和企業家的瀆職和爭權奪利,整個民主政體喪失了自律的能力,墮入了人只顧爭權奪利的愚民政治旋渦當中,於是人民對政治失去信心,漸漸疏於履行民主的義務,因而導致一名叫魯道夫.馮.高登巴姆的野心家利用憲法的漏洞趁機奪權。大權獨攬的魯道夫把整個人類社會制度重回專制封建體制,建立「銀河帝國」(簡稱帝國)。魯道夫頒布「惡劣遺傳因子排除法」,不但取消所有社會保障政策,還把身體殘障、貧困無依、精神失常、不滿帝制的人趕盡殺絕,使其「絕種」,逼使一部分民主人士展開漫長而危險的逃亡。這些脫離專制桎梏的人,廢除帝制,恢復民主政制,成立「自由行星同盟」(簡稱同盟),從此雙方展開爭戰達150多年的戰爭。在故事開始時,帝國空有偌大的疆土而毫無紀律和體制可言,同盟也喪失了當初建國的理想,並且兩者持續著遙無盡期的對立和抗爭狀態,而打破這一局面的二人,就是本故事的主角,帝國的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和同盟的楊威利,《銀英傳》的故事就是由二人的首次交鋒開始。「銀河的歷史,又翻過了一頁」。

《銀英傳》在讀者間被譽為「政治幼稚園教科書」,那時剛上中學的我,也是因為《銀英傳》,才懂得甚麼是專制、封建、民主、恐怖主義、戰略和戰術的分別這些知識。雖然《銀英傳》有時把政治寫得過度簡單,但作者透過角色間的互動和故事的推展,把這些對青少年人來說深奧難懂、沈悶的課題,以深入淺出、形象化的方法說明給讀者,不失為政治學的啟蒙讀物。

第一次接觸《銀英傳》,是藉著電腦遊戲《銀河英雄傳說 3SP》(簡稱 3SP)。那時剛買下電腦的我們,在玩厭了我們第一套玩的電腦遊戲《美少女夢工埸 2》後,就去電腦店購買新一套遊戲。在芸芸遊戲中,我看到 3SP的poster,想起之前在A-CLUB大神那裡看到,有關《銀英傳》動畫的介紹(回想起來我現在不少喜好都和A-CLUB大神有關),那時著迷於以動漫為主題的電子遊戲的我竭力說服兄長大人把 3SP買下,說服成功下,3SP成為我們生平第二套電腦遊戲。由於玩下來都覺得不錯,我們再買了緊接著推出的《銀河英雄傳說 4EX》(簡稱 4EX),4EX無論在遊戲性和耐玩性上都比 3SP高出許多,亦因為這樣我們對《銀英傳》的本傳故事產生濃烈的興趣,最後把全套小說包括本傳、外傳和新傳買回來讀(所以各位想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家長們,要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可以像我從前接觸《銀英傳》的經歷一樣,先按孩子本身的興趣,介紹由小說改篇的作品,等他們產生興趣後,再建議他們如想了解更多,可以讀原著小說,這招可謂萬試萬靈,我在小姪子身上也成功過,而我自己本身也是因為這樣才愛上讀非漫畫類的書本的)。會考完結後,我還把整套本傳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敗回來,用了一整個暑假來看,不過外傳我只看了《千億的星辰、千億的光芒》和《螺旋迷宮》,其他的就沒時間看了。那時真的被以萊因哈特和楊為首,各個性格鮮明的角色和緊密、峰迴路轉的劇情深深吸引,直到現在還是回味無窮。唯一可惜的,是由於作者一直堅持《銀英傳》是一部以戰爭為主的歷史小說,但凡戰爭就會死人,因此到了故事結束,主要角色中有一大半人都要提早拿便當(泣),這使到在故事連載其間讓作者田中芳樹收到不少讀者有關「請不要讓某某死亡」的請願,最後當然是「意見接受,態度照舊」,田中亦因此被稱為「皆殺的田中」(汗)。

雖然《銀英傳》有時把政治和戰爭寫得過度簡單和經常違反科學的設定,但瑕不掩瑜,《銀英傳》仍然是不可多得,值得一讀的作品。不過讀《銀英傳》最大的障礙是有如天上的繁星一樣多的原創人物,當年若不是有電腦遊戲的洗禮,我想自己也未必能迅速弄清眾多人物的關係,所以對於初看《銀英傳》,而事前沒有對其有過接觸的朋友,這可能是你們在享受這個故事前,必須要克服的困難(笑)。

後記:不知是不是出版社很缺錢(我絕不認為殺人狂魔田中會缺錢),一套已完結了超過三十年的作品,近年不斷有新周邊推出,先有舞台劇化(甚至連全女班的「寶塚歌劇團」都把它作為劇目,我到現在都難以置信,一個以宇宙戰爭為背景,眾多角色,除了同盟的楊、邱吾權等少數東方人角色外,都是外國人的故事,竟然在日本都可以真人化,不過連《網球王子》這種「科幻」運動漫畫都可以,應該不用為他們擔心,汗),漫畫和動畫也先後被重製,連角色設定都互不一樣,真的有點不適,不過我得承認當中有些改變,特別是在同盟那邊,真的有喜出望外的感覺,至於帝國,大部份是災難(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