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in #cn6 years ago

0308.jpg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你又何必去问这个鸡蛋是哪只鸡生的呢?

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实际上又再一次暴露了我个人的一些阅读与思想习惯。因为在我的意识里,去公开评论或者追捧一个活着的人,总是不太好的。

因为这世界上的人与事,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也许在你看来一个无比了不起的人,在别人看来就恍如从未听说过;在别人所熟知的世界,也许你就是个白痴。

特别是对于一个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褒贬很难说。因为这个世界上最难琢磨与归纳的就是人的价值观,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偏差。我无意去掺合一些无谓的争论与解释,所以,也就先引入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这个就像一位没偷东西的小学生,还没等那漂亮的女老师过来打手板,就主动把双手摊开给老师看——因为胆小啊。

言归正传,我今天想写点什么呢?

最近,感觉人有一点提不起精气神,可能跟工作的氛围有一点关系,但其实这也不应该啊,因为经过一两年的沉悟,我很知道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是因为这种因素,那只能说明自己修炼还不够。这个可以做为敷衍自己的理由,但如果去细想,应该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焦虑。

公开写作,用李笑来的话说就是活在互联网上。在开始写作的这一两年时间里,我见证了一些当初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如今活成了能够影响一批粉丝人的网络达人;也阅读到了一些人不断精进自己、为了自己的追求不断执着;当然,更多的也会看到一些如我一样一直在寻求改变却没有很大改变的人!

所以,会有一些焦虑,也会有一些不甘。

焦虑的是会去猜想别人怎么看自己,会去想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你说你在写作,你倒搞出点名堂出来呀!——我害怕这种场景的出现。如果有人硬要指着我的鼻子说:来,**,听说你会写作,你给我写篇¥¥¥的文章来。——我是写不出来的。

这并非说别人有恶意,只是觉得自己写的东西还很拿不出台面。如果硬要我找出一个理由出来的话,我最愿意给的答案是,因为资格不够。

这是个拼资格的时代吗?任何时代从来就是在讲资格。资格是你经历过的事,是你做成的那些事。

对于一个自诩为稍有点文字功底的人来说,没有一部自己完整的作品,是摆不上台面的。

昨天,看了金马在币乎上写的一点东西,说2018年行动指南是开始写一本书。他分享了为什么要写一本书:

1.写书赚不了钱,但是可以赚到影响力,如果你想打造自己的IP,写书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2.写书可以整理你的思路,一篇文章是一个点,一本书就是一个面。

3.都说写作是最好的社交,我觉得写书才是最好的社交,也是最有效率的社交。

4.书是你的人生的一个记录,多年以后,你的儿女看到你的书的时候,可能会更了解他的爸爸或者妈妈。

我认为这几点都挺对的。

回过头来,再来回想我为什么会比较认可李笑来,当然是因为他写的书了。不管是《把时间当作朋友》,还是《七年就是一辈子》,还是《斯坦福创业笔记》,又或者是这本《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等,李笑来通过写书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了下来,其实最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总结思考出了自己做事处世的方法论。用他的话说就是不断升级了自己大脑的操作系统。

心智在李笑来看来就是,每个人脑子里的那个可以不断升级的操作系统。也可以说是你的“软件”。人的“软件”也是可以升级的——我们每学习一项重大技能,就相当于升级了一次操作系统。

我突然想到,人过了30岁,应该给自己做一些减法。

想一想,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又,哪一些事情是真正可以达成的?

你真正在乎的是什么?是仪式感下的虚荣,还是对自我的真正把控?

......

人这一生,其实是一个不断追求财富与自由的一生。在这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是一个赶路人,想明白了,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