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十年,一场令人唏嘘的社会实验

in #cn5 years ago

2008年10月31日,一个名为中本聪的人发表了一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详细描述了如何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而且这套体系不需要创建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描绘了一个新世界的货币体系。

01.中本聪创世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创世区块生成,上面写着“英国财政大臣达林不得不考虑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这是当天《泰晤士报》头版的标题。当天下午6点15分,创始区块计入公开账簿。比特币网络正式诞生。

尽管最初比特币只在少数技术极客中传播,可谁也没料到,若干年后,比特币这个技术极客的“玩具”会被大家竞相购买,成为日后开创区块链世界的基石,一个新的时代由此开启。

2010年5月22日,程序员Laszlo Hanyecz在比特币论坛BitcoinTalk上用1万个比特币购买价值25美元的两块披萨,按照今日比特币25000的价格计算,这两块披萨足足吃掉了2.5亿人民币,被称为史上最贵的两块披萨,这也是比特币第一次被定价。

02.另类用途拉动增长

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是比特币系统的两大核心特性,如果不做实名认证,比特币还兼具匿名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得比特币区别于传统的法币,在货币体系中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是因为这些特性,最早使用比特币的大多是暗网交易。

2011年2月,臭名昭著的“丝绸之路”网站上线,销售额一度高达12亿美金,拥有近百万客户,是世界最大的黑市,除了贩卖毒品之外,“丝绸之路”还提供雇凶、黑客、造假等非法服务。

为了躲避警方的追查,“丝绸之路”使用比特币作为网站的支付货币,2011年6月1日著名博客网站Gawker发布文章宣传在“丝绸之路”上可以买到任何毒品,文章刚一发布就引发了比特币狂热,比特币价格创出当时的历史新高31美元。

同样使用比特币的还有拉斯维加斯的脱衣舞娘,对她们来说,比特币是最安全的支付工具。包括PayPal、Google、Stripe在内的很多支付工具都对成人娱乐的从业者有歧视,不允许顾客的支付与成人娱乐扯上关系,而传统的信用卡账单也会受到顾客家属的严格审查。

对脱衣舞娘来说,比特币点对点、匿名支付的特性能免去这些烦恼,而且还能省下一笔为数不小的中介费,这笔中介费原先要吃掉她们一半的收入。很多脱衣舞娘都将比特币二维码纹在了自己身上,诱导客人用比特币给她们支付小费。

这些暗网和灰色地带的交易就是比特币最早期的应用场景,虽然不怎么光彩,但大量比特币用户的涌入,推动了币价的上涨。

2013年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塞浦路斯银行业遭遇了巨大的亏损,同年3月25日塞浦路斯政府、欧洲中央银行和世界货币组织宣布投入100亿欧元对塞浦路斯进行救市,并对所有塞浦路斯境内存款超过10万欧元的账户进行征税。

政策刚一公布便引发了恐慌,作为世界著名的避税天堂,塞浦路斯银行聚集了全球大量富人的海外账户。人们疯狂寻求资金出路时,惊喜地发现比特币或许可以挽救他们的财富,于是塞浦路斯账户持有者大量购入比特币,比特币钱包在塞浦路斯下载量猛增,币价也从65美元推高到历史新高266美元,涨幅超过3倍。

经过塞浦路斯事件,比特币又有了一个新用途:避险。

比特币好似来自另一个星球的物种,闪耀着微弱的光芒。

03.中心化的算力竞赛

而随着币价的上涨,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到比特币的生产环节——挖矿,成为比特币的矿工。

挖矿机器也从最初电脑CPU挖矿,发展到用一块或多块较高端显卡组装的GPU挖矿,再到专业的FPGA矿机和ASIC矿机相继问世。

币价的持续推高,引诱着无数矿机生产商投入巨资研发算力更高的新式矿机,全球矿机三巨头比特大陆、嘉楠耘智和亿邦科技相继崛起,巧合的是三巨头均是中国企业,比特大陆更是在2018年2月一度占据了矿机市场70%-80%的市场份额,登顶矿机之王。

与此同时,全网算力快速提升,导致单机挖矿效率极低,于是矿池的概念被提出,大家组队挖矿,再按算力大小分配收益。

颇为讽刺的是,2018年2月比特大陆旗下两大矿池BTC.com和蚂蚁矿池所占份额之和一度超过40%,逼近发起51攻击的警戒线。

人们不禁要问,以去中心化为核心理念的比特币,为何算力又如此高度集中,如此高度中心化呢?去中心化的世界终究还是被中心化的力量所笼罩。

04.分叉分叉再分叉

比特币创立之初,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中本聪决定临时将区块大小限制在1MB。但随着比特币用户的逐渐增多,转账的拥堵问题也日益突出,最高时有上万笔转账交易被积压,每秒 7 笔交易的处理速度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转账需求,扩容问题成了比特币社区议论的焦点。

但如何扩容比特币社区始终争论不休,2015年6月前后陆续推出了诸多扩容方案。

最终2017年8月1日12:20(UTC)比特币的第一个分叉币比特现金诞生,比特现金支持8MB的大区块,并且不包含Segwit。每个比特币账户持有者都能1:1获得等量的比特现金。

然而这次分叉却打开了潘多拉魔盒,2017年11月和12月,比特币迎来了分叉币的大爆发,BCH、BTG、B2X、BCD、SBTC、BCHC……一个又一个分叉币打着改良比特币的旗号层出不穷,对此老猫撰文调侃到:分叉7次有比特葫芦娃,分叉108次有比特罗汉,分叉100万次还能有比特百万雄狮过大江。

为了一己私欲,套个零知识证明、快速转账、隐私保护的名号,分叉铸币,拉盘抛售,比特币俨然沦为了敛财的工具。

当潮水退去,大部分分叉币都跌掉了95%,有些甚至已经归零,除了一地鸡毛,什么都没留下。分叉的大佬赚得盆满钵满,苦了的是信仰大佬的韭菜。

05.十年,一场令人唏嘘的社会实验

一晃眼,比特币十岁生日到了,老迈的比特币依然占据数字货币市值榜第一,却早已千疮百孔,离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初心越行越远。

遥想当初,比特币打造的电子现金系统在极客圈引起轰动,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的理念,极大地颠覆了原有的货币理念。极客们参与挖矿、互相转账,探讨比特币系统,玩得不亦乐乎,形成了早期技术氛围浓厚的比特币社区。

这时的比特币社区是单纯的,技术性的,不掺杂过多利益元素的。或许在当时极客们眼中,比特币更像是一种新型、时髦的电子货币玩具,1万个比特币买两块披萨只是两个极客间的游戏。

然而随着币价的走高,越来越多的人购入了比特币,加入到比特币社区,却把比特币变成了一个名利的战场。

赌徒们把赌注压在比特币上,有的还开了杠杆合约,期待一夜暴富,可其中的大多数人都事与愿违。

矿工们想从比特币生产环节分一杯羹,却在这轮寒冬中损失惨重,大量的矿机论斤甩卖。

层出不穷的项目方把比特币作为ICO的工具,可其中认真做事的团队少之又少,大部分只是披着区块链的外衣,大肆敛财罢了。

大佬们争先恐后分叉比特币,以改良比特币之名,行大肆敛财之实。

比特币“信徒们”不断囤积比特币,只买不卖,像收藏古董一样收藏比特币,期待比特币未来升值,可这并不是中本聪设计比特币的初衷。

极少数真正把比特币看作“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把比特币用于支付的人,却用作暗网交易和洗钱居多,利用比特币匿名的特点逃避警方的追查,不得不说,这是比特币的悲剧。

十岁生日的比特币承载着技术极客改变世界的梦想,却在与现实世界的碰撞中迷失了方向。

比特币十年,一场令人唏嘘的社会实验。

Sort:  

Source
Plagiarism is the copying & pasting of others work without giving credit to the original author or artist. Plagiarized posts are considered spam.

Spam is discouraged by the community, and may result in action from the cheetah bot.

More information and tips on sharing content.

If you believe this comment is in error, please contact us in #disputes on Discord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s://www.bilingling.com/news/74632/

BUY PETRO

比特币的两大重要特征是“无中心化”和“匿名使用”,白皮书有一章专论“隐私”。它与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征是有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