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不应该是一个标签

in #cn6 years ago

语言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有时候某一个词每个人表达的意思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直男”这个词,我最近的几天之内被不同的人用这个词形容,甚至前面还被加上了“钢铁”这个形容词,虽然不喜欢,但是加上钢铁两个字听起来还挺酷的,可是仔细问问他们这个词的含义,却总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跟我一口咬定“不管怎么说,你就是直男!”这种不讲理这给我造成了困惑,可是仔细想想,说的也没错啊,按照直(straight)的定义来说,就是性取向为异性恋的人都是straight。剩下如果还有其他的什么含义,我确乎是不得而知。

语言是有缺陷的,维特克根斯坦指出了语言的致命问题,就是一个人表达的信息,另一个人无法完全理解。我和你说,“我看见了红色的太阳”,可是你会问:“什么红色?鲜红、暗红还是橘红?”我又怎么回答呢?当然,我可以和你说,当时啊那个颜色是rgb(243,53,9)或是#f33509,你如果懂点电脑的话就会知道我在说什么,可是接下来你还是不知道我看见了怎样的状态。我永远无法用语言向你完全描述出来我看见的太阳,这就是一个问题。当别人说我是直男的时候,如果不再详尽地描述,我如何知道他想表达的意思。当然,也没有什么必要去争论,他们多数也说不出什么具体的定义,只是“我觉得你是你就是”,尤其是如果对面的人还是你的女朋友或是老婆,你最好的面对方式就是马上表现出心悦诚服的样子,低头身体前倾15度,低声说一声:“您说的都对”,不然如果她说“就冲你对老娘不服气的样子,你就是直男”,总是会让人受些委屈的。

然而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我还是得冒着被称作直男的风险写下这些文字,若是看完了你想:这人真矫情,肯定是个直男,那我也没有办法,在一个理性的人眼里,不讲理总是让人难受的,这种难受几乎和眼睛里进了一只小虫相当。不过能把认真和讲理(或是啰嗦矫情)的男性叫做直男,可见直男这个词的概念太过于广泛了。

面对一个男性,你可以把任何你看不上他的地方都叫做直男,几乎只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这个男性若是性取向为同性,就不能理直气壮叫他直男了。可是在叫别人直男之前,并不会礼貌地询问对方喜欢男性还是女性,那么直男就连本身的含义都丢失了。可见,直男这个词不过是承担了对于男性的某些不满意,可以是不修边幅,也可以是理性认真不苟言笑,这么说来“理工男”也有相同的用法。

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是地图化的,标签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但是也有一个弊病,便是在贴标签的过程中,必然会为了追求概括简练而失去一些细节,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常常给别人贴标签,我认为这是一种认知失调。表现。罗素说: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而标签化会让人眼中的世界变得概括,可能会降低幸福感。而如果标签又是一个定义不明的词语,那么我们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别人不知,这种做法除了制造隔阂外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得时刻注意这种倾向,认识到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而非一两个标签所能够概括,是理性的认知。

除了直男,还有“直男癌”这么个词,如果说前者还能说是中性词,那么后者显然是一个贬义的词汇了,用来形容大男子主义。随着语言的发展,各种新词的出现是一种新陈代谢的表现,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但是新词的定义总是需要明确的,不明确就容易滥用,贴标签和扣帽子若是泛滥了,总是有害的。据我所知,历史上有靠贴标签把人送进监狱的,还有引起民族战争的,还有毁灭国家的。即使大家都在用,自己也最好谨慎一些,因为这种方式用在宣传上可能是毁灭性的。若是政治敏感一些,完全可以把那些叫我直男的人称作“男性歧视”,当然啦,你也可以说我给你扣上了“歧视别人”的帽子,总之很容易引起争执,不知道你爱不爱和别人吵架,反正我是没有兴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拥有“清晰准确而必要”的概念的量是一种考量方式,很显然“直男”这个词不在此列,同样的词还有很多,例如“鸡汤”,再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油腻”,最典型当然还是“星座”了。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对于我来说,一大堆含义不清的概念总是觉得不踏实。人本来就是极为主观的,语言本来就是描述性的,所以如果概念能清晰一些,人能理性一些,总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