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快乐

in #cn6 years ago

快乐总是短暂的,永远不能长久。我们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在寻找快乐,去追求新的刺激,这或许是一种自然的进化,就是因为人们不可能永远快乐,所以人生才有动力去不断追求,才有动力去为了生存而努力。

最近看了一篇关于神经科学的文章,发表在鹦鹉螺号,叫做《Unhappiness Is a Palate-Cleanser
Why it’s impossible to always be happy》(《不快乐是口腔除味剂:为什么不可能永久开心?》,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的神经科学家INDIRA M. RAMAN。这篇文章从最底层的机制探讨了人类感受快乐的来源,从分子的角度研究人的感官,这个不是总结的规律,而是已经研究到人体最基本的机制了。这篇文章讲述的东西非常有趣,但是全文比较长,偏重于对于科学过程的研究,可能对于有些人有些枯燥,我就不全文翻译了,如果想看的话给出链接(http://nautil.us/issue/58/self/unhappiness-is-a-palate_cleanser)。

人体的感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是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几个环节:接受信息,大脑处理,然后采取行动。我们身体的感应,处理和行动都是通过神经元连接和传导的,当我们接收信息的时候,我们神经系统里的一种蛋白质会把接收到的光、声等信号转换成神经电信号,具体就是通过影响离子的浓度来产生电位差,从而传导信号。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接收外界信号从而产生响应的程度不是由外界的刺激强度决定,而是由外界刺激强度的变化决定,原文是:We perceive things not by their absolute value but by their contrast to what came before.即使一个刺激很强,但是持续很久,人们适应之后也不会觉得这个刺激有多强。文章里的一个例子,如果外面的人进厨房,会觉得油烟的味道很重,但是如果是在厨房里很久的人就不会觉得有那么强的味道。因为外界的刺激没有变,所以身体就不会感受到多大的刺激,所以就会产生适应(adaptation)。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再比如,当科学家监测人的视神经和视网膜感受光信号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如果一个图像在视网膜上保持静止不动,那么一段时间后这个图像就会消失。如果人没有做出对比的能力,整个世界就会变得灰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的多样何止是生活的催化剂,这种多样本身就是我们能够感觉到世界存在的前提。

快乐也是由于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感觉,所以快乐总是短暂的,不可能持续同样的强度。所以这篇文章的作者会说:不开心是清新剂,开心的秘密可能是不开心,幸福是比较产生的。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人体感知的最底层机制来调控我们的快乐呢?

在一个实验里,科学家通过固定量的食物来激励老鼠完成工作,但是一段时间以后,老鼠就不满足于同样的食物奖励了,只有给他们更好吃的食物才能继续激励他们工作。然后科学家又做了一个改变,那就是不给老鼠食物,让他们饿一段时间,然后结果和想的一样,饿极了的老鼠面对之前的食物奖励又会开始工作。

所以基本上我们有两种方式来改善自己快乐的体验:“用更好的食物”或是“饿一段时间”。

“更好的食物”意味着你需要追求更多更深的刺激,比如对于吃饭来说,就可以去吃更好吃的东西,换着花样吃;对于工作和学习来说,那就是不断去钻研更深的知识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或是去做更多挑战的工作,这样一直都能找到刺激。如果一直吃一样的食物,做简单重复的工作,很快就会丧失新鲜感,快乐的体验就减弱了。

其实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快感是很容易获得的。各种食物应有尽有,想吃什么基本都能够 吃得到;而且娱乐方面,电影,电视剧还有游戏都是看不完,玩不完的,拍电影和做游戏的都不断以提高人的体验为目的,还有社交媒体,之所以社交媒体在当今能够如此吸引人,就是因为和他人的互动是一种随机的奖励刺激,很容易让人获得快感。

当然,我是不太建议大家去追求从游戏和社交媒体等地方获取这种廉价的快感,这种快乐来的快去的也快,要想更快乐,只能去加大剂量,和那些毒瘾者和烟瘾者加大剂量没有什么差别。我更建议去从复杂的事情里找到快乐,比如钻研某个领域,这样能够不停获得成就感,而且这种感觉会更持久。

对于比较浅的东西,我觉得“饿一段时间”也能获得快乐的体验。比如说一种奶茶好喝,但是天天喝也就那样了,可是隔上一段时间再去喝,感觉就和第一次喝的快乐感差不多。游戏好玩,但是节制着玩,这样能获得更长久的快乐,正所谓“细水长流”。“饿一段时间”就是节制,在这个时代节制是很宝贵的东西。

快乐总是短暂的,不可能持续同样的强度,就是因为我们的感知检测的是变化的东西。所以这篇文章的作者会说:不开心是清新剂,开心的秘密可能是不开心,幸福总是比较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