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EOS一共只有8个活跃的DAPP,你说尴尬不尴尬?

in #cnbitcoinlove6 years ago (edited)

 

这位名为Kevin Rooke的人(网络上称之为加密币研究人员),8月27日在twitter发表了这篇推文。在以太坊和EOS上的各个DAPP中,日活跃量超过300人的DAPP分别只有5个和3个。
他还分别列出了以太坊和EOS两个DAPP每周tx销量,其中EOS上的EOS Bet每周销售1810万美元,以太坊上的IDEX每周销量730万美元。
这条推文显示了两个尴尬和一个趋势:
尴尬一:DAPP的活跃与区块链市值十分不相符。
尴尬二:DAPP的用户活跃度实在不高。
趋势一:以太坊应用的用户好感度不及EOS。

尴尬一

网络上很多文章在引用这则推文时,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以太坊和EOS的总市值,DAPP应用如此不活跃,这两个区块链的总市值却分别超过了14亿美元和6亿美元。
不可否认,DAPP不活跃。但是这些DAPP都有各自发行通证。如果说DAPP不活跃,最直接的影响应该是这些DAPP本身的总市值呀,而不是以太坊或EOS呀。
虽然说,以太坊和EOS公链上,只有8个活跃的DAPP。但是,这两个公链上却不止有8个DAPP呀。
以太坊上目前已经有超过1200个DAPP了。如果考虑以太坊的总市值,应该综合考虑这1200多个DAPP的用户活跃情况,而不是仅仅看这活跃的5个DAPP。既然这么多DAPP的活跃度不够,但是由于DAPP的数量众多,总的活跃用户也不少。
何况,除了DAPP,以太坊的通证eth也有很多应用,在线上、线下,也有很多支持eth支付的。
所以,表面上看DAPP活跃度,与区块链总市值之间很不搭配,但事实上是,支撑区块链总市值的不是DAPP的活跃度,而是DAPP的总体规模。
所以说,尴尬一,其实并不尴尬。

尴尬二

尴尬一其实并不尴尬,但尴尬二就真有点尴尬了。
以太坊的拥堵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个以太猫、一个Fcoin的创业版就可以把以太坊搞得很拥挤。
而EOS虽然可以承载更多的用户活跃度,但是EOS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DAPP开发者对于EOS的开发还不熟悉;另一方面,在EOS上线前期,EOS内存价格被炒作哄抬了,这也是限制EOS上DAPP发展的原因。

可见,只有8个活跃的DAPP,未必是是人们对DAPP没有需求,而是在供给侧出现了问题,区块链上暂时难以承载太大的用户活跃度,或者暂时的成本瓶颈限制了DAPP的承载量。

好在,以太坊分片技术即将上线,而EOS治理也在不断完善,EOS内存也会扩容。供给侧的改变,将给区块链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尴尬二,的确有点尴尬,但这个尴尬的本质不应该让我们质疑DAPP的需求或者对区块链的需求。
这个尴尬是区块链的供给侧的尴尬,从长期来看,这个尴尬是暂时的尴尬。
此外,用户不活跃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币价低。当币价高时,用户的活跃度自然就高。用户的活跃度也是波动的。所以从短期来看,这个尴尬也是暂时的。
一个趋势

虽然以太坊上有5个活跃DAPP,EOS上只有3个。但是,EOS上DAPP的销售量更大,这意味着市场对EOS有更高的预期。
因为人们逐渐意识到,区块链并不等于去中心化,DAPP也不是去中心化应用,而是分布式应用。
EOS作为一个弱中心化的区块链,可以提供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体验。
这个趋势,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弱中心化,是从传统的中心化网络向弱中心化发展的趋势。
这个趋势,并不是EOS的趋势,而是区块链和DAPP的趋势。

一个案例

steem是一个内容激励平台,除了用户浏览,用户的文章、点赞和评论,都写入区块链。steem是一个dpos共识机制的公链。
近一周,TVB统一了近一天(2018年8月28日17:00:00至2018年8月29日17:00:00),所有发表过文章或评论的用户数量(点赞不算,因为steem上有很多点赞机器人):

北京时间2018年8月28日17:00:00至2018年8月29日17:00:00之间,共有14918个用户发表过文章或评论,其中有10904个用户发表过文章。
steem的案例说明了两个关键点:
第一,DAPP用户不活跃,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供给侧存在瓶颈,以太坊的承载量,EOS内存价格。steem和EOS原理相似,速度更快,可以承载更多的用户同时使用;steem没有收费内存,并且steem有超过两年的运营,所以比eos更成熟,所以活跃用户数量相对可观。
第二,steem和eos比较相似,使用dpos共识机制,共有100个节点见证人。同样属于弱中心化,用户对这种不完全去中心化形式并没有意见,并且会积极的参与,这预示弱中心化区块链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