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与估值

in #crypto6 years ago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然后是一个多世纪近乎惨烈的社会实验,最后,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共产主义彻底失败了。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当时“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资本主义因为融入了社会主义的部分成果而得到了极大改善。这就仿佛尼安德特人被我们走出非洲的智人祖先们无情的灭族了,但他们的少部分基因却留存在了我们的身体里,不断延续。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等有机会再细说。如果有一家公司叫做资本烛艺,市场份额很大,但是制度千疮百孔,不得民心(一百多年前是这样的);这时候有一家叫做共产烛艺的公司聚集了一批很有理想很有能力的精英,给出了很有创意很鼓舞人心看起来很有前途的市场竞争方式,你会给这家公司多少估值呢(两家公司的估值比例有点像下注的赔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次年,中本聪在比特币不可修改的创世区块里留下这么一句话:“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这正是泰晤士报当天的头版文章标题。

比特币无疑是大家听说过的第一个加密货币,它充满理想主义和先贤主义的色彩。但有时让人困惑的是,即使都是比特币的拥趸,不同的人的说法还很不一样。这一点其实大刘在《三体》里早就睿智的写过了,“主”到来之前,三体组织内部产生了三个派系。一个是拯救派、一个是降临派,还有一个是幸存派。降临派对法币本性绝望,想让比特币将法币毁灭。而拯救派期待比特币拯救人类,拯救金融,拯救自己。幸存派数量只是希望现在就开始持有比特币,希望最后能在比特币的统治下幸存。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人类对于神秘和神圣的态度几千年不变。

在我看来,比特币/加密货币的市值上升,其实反映着人类对其认知的变化而产生的估值模型的变化。比特币最早只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的玩物,虽有成为数字黄金的可能,但接纳度太小,估值也一直不高。但是慢慢,人类竟从这事物的本质背后发现了很多细思恐极的玩法。特别当以太坊出现的之后,人类忽然意识到通过“智能合约”能够创造这么丰富的生态系统,通过形成另一套自治,具有破坏性的金融体系后,估值就极具上升。这轮大牛市完全就是以太坊带起来的。

这里面肯定有泡沫,但历史上什么激动人心的新兴事物没有泡沫呢?想想railway bubble和internet bubble。2000年互联网泡沫顶点,一个随随便便的破网站估值都能飞上天。泡沫破灭后,一地鸡毛,但是亚马逊等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的市值早已远远超过了当年。

我觉得要理解加密货币生态:一是需要去感受历史的脉络;二是亲身去转账感受几次;三是要有点不保守的想象力。

那我们先从第一代加密货币比特币及其理想主义说起吧。

如果你看过中本聪的简历/痕迹,你完全能感受到他对现有金融系统的态度。比如他注册的生日是1975年4月5号,中本聪绝不会用真实的生日注册。密码学出身的他非常注意隐藏身份的技巧,比如通过变换登陆时间让人无法猜测他的居住地区,通过更换英文行文风格让人无法猜测他的文化出身。

但1975年和4月5号在货币历史上意义重大,在1933年的4月5号,美国总统弗兰克林. 罗斯福签署了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美国公民持有黄金是非法的。他没收充公美国人的黄金,并以美元交换,然后让美元贬值了40%,强制推高黄金价格从$20到$35。有许多人认为这是美国政府所做所为中最违反宪法的的行为之一。那1975年呢?在1975年,美国人可以再一次合法地拥有黄金。

比特币以去中心化账本的方式第一次实现了无需发行方即可证明归属的世界性“货币”,它让世界人民有可能逃离政府的“恶意”通胀收割。而core团队也非常努力的维护这个理想。比如他们甚至愿意牺牲效率一直维持1M的小区块,这使得任何一台简单的笔记本电脑即可运行全数据节点。这样,即使世界大战发生,只要有一些人愿意打开笔记本运行全节点系统,比特币系统仍然安然无恙。它运行了近十年久经考验而未被攻破。如果乱世到来,我会愿意将部分资产换成比特币--而不是以太坊。盛世时,以太坊可以支撑新的金融模式,没有问题。但乱世时,它那为了效率引入的伪去中心化,繁复的功能以及并不完美全节点系统让我不够放心,更别提大众的接纳度。所以比特币是真的数字黄金。(注:相比黄金的流通市值,比特币的市值还很小)。

至于说随便克隆一套代码就能制造一个币出来的人,我想说,即使腾讯把微信代码开源送你,你也无法再造一个微信。因为它背后是一个生态系统,有矿工,交易所,用户作为制衡的三角。

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去建模估值,比特币就是数字黄金,它的市值取决于人民对其当做“黄金”的接纳度,这样可以按照黄金的市值打个折扣算出它的市值。随着技术发展和推广,再伴随着重大事件造成的人们对政府法币的不信任,人们觉得它作为黄金替代品/完美货币的概率会不断上升,比特币的市值也会不断上升。

有一种说法是,比特币的挖矿成本是几千美元,所以他的价格应该是这么多。这个说法我不认同,它有点像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经济学的定价方式,但是这个已经被西方主流经济学给否定了。有个经典的反例就是奔腾处理器vs赛扬,英特尔为了让赛扬的效率比奔腾更低,需要专门再增加一道工序。但这多付出的劳动却让赛扬的价值比奔腾更低。而且,比特币的挖矿效率在有的情况下是可以调整的,再而且,有些其他数字货币是不需要挖矿的,成本为零。所以这一点来解释是不合理的。当然,如果比特币的价格低于挖矿成本,矿工们在短期内是亏本的,那么整个生态会有很大动力推高其价格,这个思路有一定合理性。

要解释比特币(BTC)的价格,还是要回归主流西方经济学的供需平衡理论。但是比特币的需求来自哪里呢?除了“数字黄金”这个模型下理想主义的需求,我发现比特币还有一个很强的价值基础。由于BTC的先发优势和先贤效应,又由于加密货币世界里的理想主义本质上是厌恶法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里的资产大多数以BTC计价交易。这就意味着所有加密货币的发行者都需要用BTC去做市。我们知道货币的汇率的根基就在于这种货币能买到多少东西,那么BTC能够买到这么多,而且越来越多的加密货币(这些加密货币很多是有实际应用做价值基础的),那么它的市值会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增加。

我们再通过具体实例感受一下吧。2017年9月,中国出台禁令,关闭国内交易所。
在最初的恐慌期过了之后,我还是看好数字资产的未来,于是我和大家一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资金出海,转战海外交易所。那时候还是很忐忑的,担心钱以后还回不回得来国内。
这时候忽然间想起《三体》里的一段话,“鱼离开了海就不再是鱼了,人离开地球就不再是人了”(注:鱼成为了两栖类)。所以,这些出了海的钱就不再是原来的钱了么?

反正,我从场外收了一些比特币,然后转到Bitfinex去交易。
在此之前,我在火币和OkCoin上交易过一段时间。我不知道交易所上的价格代表着什么,为什么美国的比特币价格和中国的比特币价格几乎一致,basically,我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数字投机的游戏。
但是,当我把BTC转往交易所地址的时候,看着上面逐渐展示一个确认,两个确认,三个确认,直到最终完成。

图:Bitfinex上的转账完成图片

我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情:人类第一次在网络上有了一个无需中心化政府证明的资产凭证。this is huge.之后的一切发展都基于这个小小的基石,不可限量。

稍微往前想一想的话,就可以知道,中小体量的出入境的资产管制,最终将变得几乎不可能。带数字资产出境,可比带黄金过海关方便多了。我可以在国内通过线下收一些数字资产,然后到美国之后,再转成美元。这些数字资产,有些是比特币以太坊,有些就是比如facebook或者google发行的带权益的积分。如果嫌比特币波动大,可以选择兑换法币相对稳定的stable coin。

然后再往前想一些,我们在电影里经常看到未来世界的大地区政府,或者星际政府,用的货币是不是更可能基于公开的账本区块链呢?要推进地区融合,货币的融合是很重要的一步,欧盟做了这么久欧元,说不定反而没有数字资产来得迅速。

数字资产的发展一定比我们想象的迅速,篇幅所限,这篇文章就只写了第一点数字货币-比特币的一些观点。

Sort:  

Congratulations @lautsie! You received a personal award!

1 Year on Steemit

Click here to view your Board

Support SteemitBoard's project! Vote for its witness and get one more award!

Congratulations @lautsie! You received a personal award!

Happy Birthday! - You are on the Steem blockchain for 2 years!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Steem Board and compare to others on the Steem Ranking

Vote for @Steemitboard as a witness to get one more award and increased upv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