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则可信吗?

in #eq6 years ago (edited)

咱随便举两个生活当中常见的对话,比方说闺蜜之间,一个就问了,说:“下个月咱俩去香港购物?去不去?”那位说:“不去不去,我没钱。”这位说:“哎哎,你可别说你没钱,你越说没钱,这钱越不来,你得想啊:‘我太有钱了,这钱多的都没地方花’,这钱就来了,这就叫吸引力法则”。再比方说,两男的对话,说:“哎呀,我这两天脖子也不舒服,我这甲状腺上有个结节,是不是有可能癌变了?”那位说:“哎哎哎,呸呸呸,别瞎说,别瞎说,你怕啥你就来啥,你可别乱说,你说啥啥都容易来,这叫吸引力法则”。你看,我估计咱们每个人生活当中可能都听到过类似的这样的对话。那么这个吸引力法则确实在这些年风靡一时,有很多人相信。那么什么叫吸引力法则?它的定义就是当你把思想集中在某一个领域的时候,那么跟这个领域有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吸引过来。往往你是想到什么事的时候,这事就有可能实现。那么吸引力法则是真实存在的吗?它是科学吗?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愿意相信它呢?

咱们先给大伙从根上说,“吸引力法则”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大家一听,说这个法则那个法则,可能这是心理科学吧?其实不是。这个词据说是源自印度人的信仰,诞生了有一百多年了。为什么说据说呢?是因为这个说法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证实,没有这个明确的证明说确实就是来自印度人。而第一个提出这个说法的人是个俄罗斯籍的通神学家,他的名字叫海伦·布拉瓦斯基夫人,还是个女的!说这布拉瓦斯基夫人是干嘛的呢?在1831年出生自俄罗斯帝国下边的乌克兰,她的母亲是贵族,父亲是个科学家,家庭条件很优越。她17岁的时候,大致在1848年,她嫁给了一个俄国的军官,也是一位就是行政干部,大致相当于咱们的副省长,叫布拉瓦斯基。可这段婚姻只维持了几个月,之后的布拉瓦斯基夫人就逃婚了,跑了。干嘛去?周游世界去了。

据说她当时来到了中国的西藏,跟西藏一位上师学习藏秘。藏秘是什么呢?其实简单说就是通过静坐的方式,让身体能够在感官知觉的情况下和宇宙的能量连接,从而获得智慧的修行说法。咱们现在很多人说跟宇宙连接、加持等等,也是这个意思。之后这位布拉瓦斯基夫人又去了印度,她就拜印度教的诸位大师为老师。也不知道她是咋学的,反正布拉瓦斯基夫人在43岁那年的时候,就是1874年的时候,她自称能通神,能够感受到神的召唤。说神让她到美国纽约找一名叫奥尔科特的陆军上校,这位上校是一位美国的通灵研究者,结果这个奥尔科特上校和布拉瓦斯基夫人一见面,果然是电光石火,碰撞出一系列火花,然后两个人一块到了印度,成了佛教徒。两年后两人创办了通神学会,并且发行了一本杂志叫《神智学家》,同时布拉瓦斯基夫人还出了一本书,叫《揭开伊西斯的面纱》。伊西斯是古埃及神话当中,关于生命、魔法、婚姻和生育这方面的女神。在这本书里,布拉瓦斯基夫人第一次提到“吸引力法则”,就称这是源自印度人的信仰。从此之后,这个词开始出现在各种大型的报刊媒体上。你想要什么东西,你就用你的意志使劲想,用意念吸引它,这事就能实现。

有的朋友听到这说,“你这别吓唬我,这叫什么通神?这事靠谱吗?”而且这通神我听着不陌生,这好像咱们以前知道,东北人熟悉跳大神,电视剧《还珠格格》里还有跳大神,说一个人比比划划,手舞足蹈的,一会身体一激灵,这神就下来了,旁边那二神就告诉他,说神灵附体了,然后二神就负责和神灵沟通,回答人的问题。你比方问说,“请问这位大仙,我什么时候能够发大财?”大仙就答:“你今年没财运,扫帚顶门——尽出杈(岔)”。你一听真准,为啥?这大仙都知道我没财运,今年发不了财。废话,你要今年发财,你问他这问题干吗?你不闲的吗?所以这跳大神现在,那神调都变成民间艺术了,二人转里经常唱,也没有年轻人信这东西了。

那么这吸引力法则,所谓通神,和这二人转里边唱这个跳大神有类似的地方,为什么这个吸引力法则在140多年后的今天开始流行了?咱也得说说后来电视行业的这些人给推波助澜了!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他是个电视制片人,澳大利亚人,叫朗达·拜恩。他制作了一部影片,名字叫《秘密》。这个影片里边他自称在人生进入低谷的时候,在一本千年古书里发现一个惊世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则。这部影片的制作,现在咱们看很简单,就是请几位哲学家、作家、企业家面对镜头,说出自己因为相信“吸引力法则”的秘密,在自己身上发生了很多神奇故事。

你比方说一位企业家说,说“我就相信吸引力法则,它太灵验了。我在六年前,我制作了一个愿景板,就找个木板,把我最想要的车,最想要的房子,包括我希望结婚,我老婆什么样,什么类型,我都找出类似的图片来,把这个图片钉在愿景板上。然后我就把这块愿景板放到我办公室里,我天天看着它,天天想象我得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哎哟我那个高兴啊。”那么隔了有一年多,他结婚了,之后有孩子了,完了之后就是换了房子了,公司也发展了。结果六年之后,有一天他儿子当时都四五岁了,他儿子闹的时候,在书房里踢倒了一个箱子,他把那箱子打开一看,想起来了,“这就是五年前我立的那块愿景板”。他打开箱子一看,这企业家自个儿都吓一跳,说:“我现在住的房子,我开的车,包括我老婆,和愿景板上的几乎一模一样,你看我的愿望真成真了!这不说明吸引力法则灵了吗?”

还有另外一个人,出了车祸,导致昏迷,医生就判断“你跟植物人也差不多了”,但是他自己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他还能康复,所以他每天脑子里想的就是他康复的过程,康复以后走出医院的样子。结果隔了一年,他真康复了。那么他在《秘密》这片子里讲述的时候,他说:“我当时脑海里想那些画面,就说我插着呼吸机,不能自主呼吸,最后我能自主呼吸了,到我坐在轮椅上,我可以独立行走,就这一系列后来发生的事和我当时想象的画面全是一样的。就我靠着我的意念,我居然就恢复了,所以这是吸引力法则的魅力。”这部影片被制作成DVD,不到六个月时间,卖了超过200万张,之后这个制片人朗达·拜恩乘胜出击,推出了同名的书籍,也叫《秘密》。

有了影片铺垫,这本书一出版,就成了各大图书排行榜的榜首:《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名,亚马逊网上书店第一名,《华尔街日报》畅销榜第一名。这朗达·拜恩还入选了《时代周刊》,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之一,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吸引力法则”的热潮。就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在腰封上,朗达·拜恩找了很多名人来给他站台推荐,包括美国知名的主持人奥普拉,新闻主持人赖丽金等,还包括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也给他站台。那么你妮可·基德曼怎么说?说“《秘密》这本书简单而又充满智慧,它帮助我度过了婚姻难关。”说怎么还度过婚姻难关呢?妮可·基德曼的婚姻估计很多喜欢八卦的朋友会经常谈论。1990年的时候,当时妮可·基德曼才23岁,还是一个不出名的小演员。在拍摄《雷霆壮志》的时候,结识了男主角汤姆·克鲁斯,当时的阿汤哥已经是巨星了。那电影拍完之后,两个人互相吸引,就在当年结婚了,发展的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神速!那么婚后两个人给外界展示的形象一直是很甜蜜,那就是影坛的金童玉女,梦幻组合!妮可·基德曼几次怀孕都不幸流产了,但没影响两人婚姻,俩人还领养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一直到婚后的第11个年头,这是2001年的时候,汤姆·克鲁斯以“两个人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分歧”为理由,向洛杉矶最高法院提出离婚。而妮可·基德曼却表示,“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提出离婚?自己不知道什么原因就被离婚了”。最终这场婚姻让妮可·基德曼分得了阿汤哥数亿美元的财产,但是也让她深陷离婚的痛苦之中。那么离婚之后很长时间,妮可·基德曼走不出这种痛苦的漩涡,她对外拒绝谈论这段婚姻,她一度不知所措,甚至找不到生活目标。那么这个过程中,她开始相信“吸引力法则”,她就每天都在想,“我将来的丈夫是什么样,我这个丈夫是如何如何地爱我,怎么怎么的,再不能像跟阿汤哥这种不幸的婚姻”。结果五年以后,她遇到了她现在的丈夫,歌手凯斯·厄本,她发现这凯斯·厄本跟她想象的那个美好丈夫的形象完全一致,找到了人生挚爱。很快两人结婚,还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很多人一看,说:“你看,这吸引力法则多灵啊!妮可·基德曼都说了,是吸引力法则帮助她度过婚姻难关,帮她找到挚爱。”所以基于这些名人效应,让“吸引力法则”最终捕获到了更多的信徒。

除此之外,这本《秘密》书里边还引述了一些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吸引力法则”。你比如书中说,根据量子物理学理论,说如果一个人思想乐观,意志坚定,他就会发射出积极向上的电磁波,就会感召到宇宙中积极向上的能量,也就我们说的正能量,吸引能够帮助他的人,从而促使他成功。反过来,如果这个人悲观失望,就总是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那可能就把负能量的电磁波引来了,就结果周围的人可能都不支持他,嫌他晦气,他就不会成功。这样的观点让很多读者觉得:“嗯,这吸引力法则是有科学依据的”。

然而事实上一直到现在为止,吸引力法则里边提到的所谓宇宙当中正能量向上向下的这些电磁波,并没有得到科学证实。为什么吸引力法到现在还有这么多人信他呢?甚至很多人心甘情愿地愿意投入其中?这什么原因?我告诉大家,这里边有几个原因,它都跟人的心理有直接关系。

首先,是人特别愿意琢磨一些符合“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因为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特别符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这种要求。很多人都梦想自己能拥有一盏阿拉丁神灯,说“我要有这么一盏阿拉丁神灯,我让这神灯先给我弄一个亿花花,定个小目标;然后来个环球旅游,啥贵我就吃啥;然后把我自个公司给收购了,等我当老板,把我之前受的那些气,全让我的老板再受一遍。要不然,你就送我一只机器猫也行,给我变个任意门,让我回到20年前。20年前的时候北京房价还没涨起来呢,我先在北上广深买它几套房子,什么户口、车牌摇号,啥啥都不是问题!”你想想,这人没事就想这些,心里都觉得挺美,为什么?这都是现实当中难以实现的,更何况有人告诉你说“吸引力法则,就是你想它,它就让你心想事成”,所以咱说“做梦娶媳妇——净想美事”,虽然说娶媳妇的事不常有,但是做梦娶媳妇,想美事,这事人可常有。所以就说这个是吸引力法则,首先它符合人的“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

第二个,这个想想它实施成本低。而且一旦成了,你会觉得有些事它成功的可能性也都存在,所以就像彩票中奖似的,它比那个获奖的概率要高。你看,为啥说它实施成本低?这吸引力法则,你不用掏钱买,你就想象就行了。这就像彩票,为啥有时候卖那么好?他做梦的成本低啊,两块钱一注,权当给自己买个机会,买个希望。你看最近美国人又躁动了,为什么?美国大乐透奖金滚来滚去,已经达到历史最高值,16亿美金了,换算成人民币那就110个亿。现在美国人都排队去买,因为啥?你掏200块钱,下一注很有可能这16亿美金就是你的了,所以很多人觉得这成本低,可以博一下。

再比方你像我们国内也有这样的情况,你看今年十一期间,支付宝就推出一个“寻找中国锦鲤”的活动,成了转发大热,至今仍是热议话题。其实就是支付宝一个答谢活动,只要你在境外旅游消费支付的时候,你选择使用支付宝支付,或者是转发支付宝指定的带有一条锦鲤标志的图片,你就有机会被抽中为中国锦鲤,名额只有一个,奖品是由200多家支付宝全球合作伙伴组团提供的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里边从飞机票到世界各地的五星级酒店、美食、旅游,包括奢侈品包包、化妆品,都有一定额度的免费或者优惠!这个事没啥成本,而大奖的回报又足够诱人,不转白不转,所以即便中奖率很低很低,依然有不少人踊跃地转发。所以说这吸引力法则它成本低,而且获奖概率还真有,它告诉人们,只要你相信有吸引力法则存在,并且秉持这个信念,你就能实现,人人都能实现。所以虽然是你觉得虚无缥缈的,但是由于成本太低,不需要你付出啥,所以人人愿意做这个梦,这也是很多人相信“吸引力法则”的一个原因。

再一点我们必须承认,有部分愿望,你想着想着,它真能实现。因为有些愿望,实现起来它并不那么困难。它为什么能实现?这里边有几个原因。你像“吸引力法则”能实现,头一个原因是什么呢?就这人身上是有气场的。有时候你愿意接触什么人,这些人真成了你人脉,最后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中国古代一句话嘛,其实这句话说的有道理。

它源自战国时候,齐国有个著名的学者叫淳于髡,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当时被任命为齐国的大夫。这齐宣王很喜欢招贤纳士,就说淳于髡:“你是个人才,你给我推荐几个人才吧”,结果淳于髡一天之内,接连向齐王推荐七位贤能之士!齐宣王就非常惊讶,说:“这人才有时候很难得,你一天之内就推荐七位,这怎么这么容易呢?这些人是不是真的人才啊?”淳于髡答道,说:“是。为啥?同类的鸟总是聚在一块飞翔,同类的野兽是聚在一块行动。咱们要寻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你到这沼泽地里去找,你一辈子都找不着,但你要到山的背面去找,你成车成车往回拉,就是因为天下同类的事物是要聚在一块的,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的意思,“我淳于髡是个贤人,那我身边的人都是贤能之人”,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你会主动选择你喜欢的人相处,你看这些人你就不烦,这样的话你们就能成为朋友。所以时间长了,你们想做点共同的事就容易。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往往是吸引力法则愿望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刚才说的是正面的。负面的,就你天天想不好的事,这不好的事也真容易被你想来。这方面也有一个心理学定律,叫墨菲定律。墨菲定律的核心就是,凡是可能会出错的事,就一定会出错。就比方你干一件事,你担心“哎呀,这件事有可能出错,可千万别出错”,想着想着,真就出错了。就任何一件事情,不管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只要发生的概率大于零,它就可以发生。提出这个理论“墨菲定律”的人叫爱德华·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一个上校工程师。他怎么提出来的呢?

在1949年,墨菲参加美国空军进行的一个研究计划,他测试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是什么?他用黑猩猩做测试,在实验过程当中,这墨菲让助理把线路都连上,连到被测试的黑猩猩身上安全带的传感器上面,结果一看这传感器的读数是零,就说你只有是完全没接触上,或者是你都安反了,才可能出现这个情况。他不可能完全没接触上,他让助理直接接上,结果他发现这位助手把所有的感应器全给接反了,就将近有12个感应器居然全接反了。这个概率太低了,墨菲因此就得到感叹,说“只要这个是糟糕的事,发生概率大于零,它就有可能发生”。你说12个传感器都给接反了,这概率得多低?它真就发生了。就一件事有发生的机会,就一定会发生。

你很渴望得到一份工作,你为之努力,又投简历又干嘛又参加面试的,结果你每天都想,说“虽然是说6个人录取5个,我可别是那倒霉的剩下那一个”。结果,你天天这么担心这么担心,到最后,你还真就是那一个,这就是墨菲定律在现实当中的应用。所以其实有人拿墨菲定律跟吸引力法则套,说“墨菲定律其实是吸引力法则负面效应的一种体现”,所以这也有一定的心理上的暗示和道理。

另外还有第三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有句话叫“强劲的想象带来真实”。就说你人这个情绪,你一个劲往那想,想着想着,真容易带来能量。你看有那么个故事,就是李广晚上出去巡营,发现前面有个老虎扑来,他一箭射过去了,结果早上发现那是个石头,他把它当成老虎了,挺像,发现那箭射到石头里头去了。李广很吃惊,说“我有这么大劲吗?”接着再连射几箭,根本进不到石头里头。所以这叫“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说为什么他有这么大能量?就当时的情绪是被动激发的,这老虎扑过来,他真以为是老虎呢,吓得把浑身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结果这情绪激发力量,不得了。这就是咱们说的,情绪有时候拥有惊人的力量,强劲的想象带来真实,这一点是被心理学认可了的,情绪确实影响我们的身体。你比方说小孩受惊吓的时候会尿裤子,封建社会相信巫术能治病,这其实都调动了你的心理的积极性,或者是正面或者负面的,让你自愿地调动身体的能量。

社会心理学当中也有一种理论,叫自证预言,也叫自我应验预言。就指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它是不是正确,都或多或少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以至于这判断最后真的实现了。你比方我们经常有这感觉,说“我就觉得我最近可能丢钱”,结果没过几天钱真丢了。还有人说“我出去出门,从来没忘过东西”,到时候你可别这么说,你这么说就容易丢东西,结果过不两天,他真丢东西了。那么这个理论最著名的实验是1968年,有两位心理学博士,卢臣泰博士跟雅各布森博士,他们给一所中学的所有学生进行智商测试,然后告诉老师一些学生的智商非常高,说他们的成绩现在不行,但他智商高,有很大提升空间。但事实上他们说的所谓这些高智商学生,并不是智商就是真的很高,而是随机抽取的,说白了就胡说八道的。然而老师一告诉这些学生,实验结果非常惊人。这些被老师认为是高智商的学生,其实智商很普通,在未来的学习成绩确实突飞猛进了。

这是怎么回事?这两位做实验的博士就发现,说因为他们告诉老师这些学生智商很高,所以老师在不知不觉当中,给了这些学生更多的感情投入,认为他们值得培养,给了他们更多的学习资料,课堂上给这些学生更多的提问机会,结果最终就造成了他们的学习成绩真的突飞猛进了。所以理论上,人们的预期确实会影响行为效果,积极的心理暗示或许真能带来积极的结果,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相信“吸引力法则”的原因。

那么“吸引力法则”是不是真实存在?是不是真的有用?我觉得没有定论,而且咱们现在探讨这个必要性也不强。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如果指望“吸引力法则”,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你净想那个不切实际的美事,你在家你就是天天在那躺着,你躺500年,你也不可能中上500万,就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愿望。所以这个信念也很重要,但如果你这个信念它是个正能量方面的,比方说你相信你的未来一定很好,你通过努力,那么这种信念会带动你在实践过程当中,你真的去努力,真的向着目标前进。那么这时候你水到渠成了,你把所有的力量都使出来了,那么可能美好的愿望真的就降临在你身上,我想这个每个人都有体会,而这个跟“吸引力法则”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Sort:  

照片在哪里?

什么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