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刚过,一个开民宿的朋友打电话,说白天景区人山人海,晚上人就不见了,房间大量空着。他和同行都懵了:这么多人出来玩,为什么不住店?人都去哪儿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出来玩,总得睡觉吧?
答案很简单:睡,但不在贵的酒店或民宿睡。越来越多的游客,特别是占主力的普通工薪阶层,选择“搭帐篷穷游”。这种情况现在很普遍,以后可能更常见。游客的心态就是:我来了,但我一分钱不花。结果就是,游客的快乐,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资本预期落空的“痛苦”之上。
今年的游客,把“穷游”玩到了一个新高度,甚至像一种行为艺术。五一的青海茶卡盐湖就是例子:人多到上厕所排长龙,可人均消费还不到一瓶矿泉水钱。大多数人进来拍个照就走。景区餐饮有多惨?夸张点说,垃圾桶里都翻不出几根烤肠签子。
另一个例子是西安大唐不夜城。去年7400万人次,收入7400万元,人均消费1块钱。今年数据还没出,但看趋势,恐怕也不容乐观。
现在的游客到底怎么玩?他们的路线很清晰:零成本或低成本。喜欢逛免费的博物馆、免费的公共景区;自带泡面、零食和水,尽量不在景区里花钱;住宿上,各种“神操作”层出不穷:住洗浴中心、搭帐篷、睡车里。90后里流传一句话:“门票超过20块的景区,都是资本主义的陷阱。”这话带点玩笑,但准确反映了他们对传统旅游套路的警惕和反感。
于是,资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大家本来等着“报复性消费”,结果等来的是“报复性白嫖”。传统的套路不好使了。这批年轻人思路很清楚:你建仿古街,我去免费的博物馆和广场;你炒天价民宿,我就搭帐篷或睡车里;你敢涨价,我就更省钱。一句话:坚决不当冤大头。
这场“静默的消费对抗”,影响已经超出旅游市场,反映到了股市上。今年的旅游数据还没公布,但从当天的盘面就能看出来:大盘涨了,旅游板块却在跌。这说明大家对旅游业的盈利能力和前景普遍悲观、谨慎。人多不等于钱多,虚假繁荣掩盖不了消费力疲软的现实。
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为什么大家不愿意花钱?答案很简单:没钱,或者说不敢花。要让大家“报复性消费”,先得让钱包鼓起来。当人们还在为房贷、教育、医疗等大额支出焦虑时,很难在旅游这种可多可少的消费上大方。收入增长慢,对未来不确定,是抑制消费最根本的原因。
再看作为居民财富“蓄水池”的股市。给人的感觉就是“动不动就打压指数,非要整成慢牛”。可慢牛也得是“牛”,得让大家真的赚到钱,大家才会有信心、才愿意进来。一个没赚钱效应的市场,没法给消费提供动力。
所以,“人山人海,消费躺平”不是偶然,而是一场由普通工薪阶层和年轻消费者发起的“静默的消费抵抗”。
对旅游行业和整个消费市场来说,抱怨没用,需要的是深刻反思和彻底转型。怎么摆脱对门票、天价住宿的依赖?怎么提供性价比高、体验独特的产品和服务?
当然,单靠行业自己也不够。更根本的还是经济要回暖,只有让大家的钱包真的鼓起来,“报复性消费”才可能从口号变成现实。在此之前,这种“带着镰刀去旅游”的理性抵抗,恐怕还会持续下去。
照片摄于意式风情街。意式风情街的夜景很热闹。建筑上的灯光把街道照得亮亮的,还有各种彩色的装饰灯,让这里看起来特别有氛围。街上有不少餐厅,像宝莱纳啤酒坊、意大利餐厅这些,门口的招牌和装饰灯都很醒目。还有艺人在表演,吸引了一些人围观。马可波罗广场上的喷泉在灯光下,水柱也显得很好看,周围有不少人在散步、游玩,整个街区充满了活力。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
Congratulations @adyiron! You have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achievement on the Hive blockchain And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New badge(s)
Your next target is to reach 7000 upvotes.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board and compare yourself to others in the Ranking
If you no longer want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reply to this comment with the word
STOP
Check out our last posts:
我也是,现在出去玩都会搜一下哪里有免费的活动……博物馆,露天电影啥的,甚至图书馆举办的朗诵会,夜校里的免费体验课……
现在大家都是理性消费了
大概也不是故意抵抗,单纯省钱穷游吧😓
应该是,现在经济不景气,大家都省着花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