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对子女的教育有个正确的考量 Parents Should Have a Correct Consideration of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in HIVE CN 中文社区4 years ago (edited)

CoolShow_D0000016.jpg

若非是身边的真实故事,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自己是断难相信的。我现在工作的单位里,前后来了两个“海归”,皆为女士,他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和经历,又有着相似的现状。像他们这样的“海归”数不胜数,也使我考量起一个问题来:父母要对子女的教育有个正确的认识,否则,不仅得不偿失,甚至还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一、海归女士杨

杨女士的父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从事批发生意,在那个年代就有“杨百万”的称号,可见其生意红火和具有的实力。小杨生于1982年,正是家中生意如日中天之时,父母并没有多深的文化,有了钱便想着给女儿铺就一条金光大道。

后来,小杨高中毕业后便去了日本留学,在日本读了四年的本科;然后去了澳大利亚读了三年的MBA(工商管理硕士)。可读完国外的大学后,小杨最后还是回国了,成了名副其实的“海归派”。可回国后,小杨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通过关系来我们单位里成了一名“临时工”。

按说,在日本待了四年,澳大利亚三年,这日语、英语的水平应该也很熟练了。可她的日语、英语水平竟让我这个“野路子”感到诧异,我竟怀疑她在国外的那几年到底学到了什么?也难怪她找不到像样的工作,若是英语、日语熟练运用,何愁在国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在国外七年,按最低的花费也要200万元以上了,更让我惊讶的是,小杨开着一辆宝马车,价值180万元,这与她1800元的工资极不相称。从城东开着宝马来城西上班,每月拿着的那点工资恐怕还不足以养护这宝马车的。这样的上班有何意义吗?如把所有的花费存到银行里,仅利息也有每月上万元了。

小杨32岁时才匆匆谈了一个对象结婚,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一般的男士她还看不上,优秀的男士又看不上她,真的是两难。

结婚后,杨女士就离开了单位,在家相夫教子。后来听说做了一年的保险业务员,再后来就没有消息了。

二、海归女士赵

小杨走后,随后来了小赵,小赵在澳大利亚待了八年,据说都在那里定居了,但最后还是回到了国内。小赵的父亲是区里某个部门的领导,看来也是家境优越。

小赵也是在单位里做一名“临时工”,工资恐怕比小杨那时的1800元要高了不少,尽管我不知具体的数字。按说八年的英语环境生活经历,完全可以把英语搞得滚瓜烂熟了。可她却不能在这一方面走的多远,也未见她在英语方面有什么爱好和钻研。

小赵只能干些杂活,没有具体的业务,自己也在不停地考公务员、教师资格等。我知道,她在这里不过是一个跳板,如有机会进入到我们这个单位里再好不过,如不行可以再做打算。

小赵应有三十多岁了,至今还是单身,还是那句话——“高不成低不就”。

这是我身边真实的事情,透过这两个海归,我们可以有个思考,那就是父母必须对自己的子女教育有个正确的衡量。

前几天,一位同事向我讲起网上看到的一则故事,说一对父母为了给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机会,把房子变卖了100万元,让孩子国外留学去了。可待孩子留学归来,只能找了一个月工资2000元的工作,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保证。父母租赁着房子住,本指望着孩子学业有成,能够改变现状,却不想梦想破灭了。

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巨资,如同押宝一般,押注者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如愿的结果,可往往事与愿违。关键是这押注者要有个清醒的认识,这宝是否值得押?

如若自己的子女不是那块料,或者说,不会在学习上有多大的成就,还不如另寻良策。真正努力学习的人,并不因有没有机会和条件而改变自己,相反,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而发展自己。

还同样说明了一个道理,钱不是万能的,以为有了钱便有了一切的人,除了用在钱上的功夫外,恐怕没有其它的努力了。

凡事要有个正确的考量,要培养子女的爱好和兴趣,然后再给他们自我努力的机会和条件。一切要靠自我的奋斗和努力,仅仅靠钱来铺就人生之路,注定是失败的。

CoolShow_D0000015.jpg

Sort:  

@tipu curate

Upvoted 👌 (Mana: 0/32)

多谢前辈!

谢谢您!

有道理,可常常是旁观者清!

谢谢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