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在群里看到一张截图,内容是小红书上的一个帖子。有人询问爆款歌曲《跳楼机》的收益情况,下面一个疑似音乐业内人士的账号回复称,截至4月初,这首歌光版权收入已达4000万元。
我将这张截图转发到另一个群后,群里有人提到"雨神",说他一首歌就赚了两亿元。大家纷纷追问是哪首歌。起初我听到"雨神"还以为是萧敬腾,差点回复"王妃",幸好没开口。很快有人解释说是"广东雨神",他的代表作是《广东爱情故事》。
这让我很惊讶,因为我从未听说过"广东雨神"这个名字,也对这首歌没什么印象。出于好奇,我去QQ音乐查了一下,发现这首歌的点赞量竟高达1600万。试听之后,确实有些耳熟,但印象并不深刻。
从《广东爱情故事》到《跳楼机》,可见爆款歌曲的收益确实可观。由此联想到更早的国民级歌曲,想必收益更加惊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投身音乐行业,甚至选秀节目中的选手都要强调自己的"音乐梦想"——歌曲一旦走红,就能带来持续不断的收入。
《跳楼机》的4000万还只是版权收入,属于被动收益。如果歌手进行商演、代言或发行新作品,还能获得更多收入。这充分体现了人口基数大的优势,一首爆款歌曲确实能创造巨大收益。
最初知道《跳楼机》这首歌,也是因为有人在群里分享了链接。当时我对这首歌并不熟悉,试听后觉得旋律比较通俗,算不上精品,但其中"baby,我们的爱就像跳楼机"这句歌词确实很抓耳。没想到后来这首歌会这么火爆。
其实无论是做网红、作家、直播还是音乐,盈利模式都是相通的——将同一份产品卖给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李笑来就曾在书中提到,他编写的GRE词汇书为他带来了持续的被动收入,几个月就能获得数十万元收益。有了这些无限子弹,他又做起了投资,收入就更加可观了。
普通打工者一次只能服务一个人,收入有限。从事文化产业或打造IP,则能实现规模效应,即使不再亲自参与创作,仍可通过版权和衍生品持续获利。当然,要达到这种程度并不容易,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和资金投入。对大多数人来说,或许还是踏实工作更为现实。
PS 昨天散步路上看见的很有特色的花,用豆包查了下,说是黄栌,那就是香山红叶的同一个树种。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
这个是花,我以为是植物
就是花
这花的确不常见哦,跟头发似的😄
对啊 比较奇特
各种挣钱手段 什么时候暴富轮上我~
你马上暴富
这个花,我家附近好像也有。
的确比较常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