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最近,一位名叫“鸡排哥”的摊主在网络上爆火,又借着十一黄金周的东风,一跃成为顶流网红。
他火速入驻各大社交平台,而在景德镇的出摊地,更是全家十几口人齐上阵炸鸡排。据他说,全家做的味道和他亲手做的一模一样。可即便如此,每个摊位前依然大排长龙。黄金周期间,要想吃上他亲手做的那份,排队六、七个小时是难免的。
我也是从新闻里看到关于他走红的种种报道。不得不说,如今一个人想爆红实在太容易了。只要网上有一段视频或一个帖子火了,媒体和自媒体的敏锐嗅觉便会立刻锁定,迅速助推。
从“拉面哥”、“手冲咖啡阿姨”到“肥娟小吃”,这些网红大多和“吃”有关,无一不是一夜爆红,有时甚至红得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地方上也乐于为此推波助澜。从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再到沈阳鸡架,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在“美食”上做文章,都想打造下一个爆款网红美食,借此吸引全国游客,提振本地旅游。
媒体有个观点强调,要把“流量”转化为“留量”——第二个“留”,是“留下”的留。意思是不能只追求一时的热度,更要想办法把游客留下来。
但我总觉得,这个想法本身有点理想化。单靠一块鸡排,很难真正带动一个地方的旅游;必须有其他配套的旅游资源支撑,否则游客来了也留不住。
在餐饮这个行当,消费非常排他。顾客消费了这家,往往就不会去别家。这就有点像李佳琦——绝大部分的流量和关注度,最终都汇聚到少数几个头部个体身上。行业里的大多数人,其实并未受益,甚至可能因为集中消费而受损。
说实话,对于这类突然爆红的网红现象,我个人已经不太想关注了。很多其实就是一阵风,网友也只是跟风,本身没什么深度,而且热度往往难以持续。
就像之前也曾红极一时的酷似周杰伦“粥饼伦”,如今听说他在天津的店也经营不下去,准备关张。我琢磨网友们这些年,大概也审美疲劳了吧。
不知道下一个和美食相关的民间网红会在何时何地出现,但他们肯定会再次出现。绝大多数民间网红其实难以持续,普通人也不太可能专门为了一块网红鸡排,就打飞的特意跑去景德镇吧?当然,凭借短时间的热度加上网络直播打赏,他们已经能收益颇丰了。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
好像一段时间一个火爆的老百姓冒泡,最近好多人都在讨论鸡排哥
互联网推谁谁红
被淄博烧烤坑过一次,去吃了发现很一般🤣我觉得鸡排哥主要靠他的能说会道走红,加上鸡排也符合广大青年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