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选择学习哪些知识?(1)

几年前,我有幸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朋友,叫小白。他应该比我年轻很多岁,但是他的认知和见解确超过我很多,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从而开始了哲学学习。

今天回忆了一下,整理了一些资料出来,希望能对大家都有帮助,真的强力推荐,我受益匪浅。


##知识的分布研究

##I 社会结构中,底层认知与上层认知的差异表:

1 底层:与未来有关的预期主义 上层:与过去有关的价值主义。
2 底层:对事物的生成过程进行反思。上层:对存在进行反思
3 底层:机械论因果世界观 上层:目的论世界观
4 底层:实在论(世界作为抵制而给定) 上层:观念论(世界作为观念的王国而显示)
5 底层:物质至上主义 上层:精神至上主义
6 底层:以归纳,经验主义形成认知 上层:以先天,理性作为认知
7 底层:实用主义 上层:理智主义
8 底层:对未来保持乐观并进行“悲观的历史反思”,上层:对未来保持悲观并进行“乐观的历史反思”
9 底层:善于寻找矛盾和使用辩证和相对主义 上层:寻求同一性思维
10 底层:具体的环境理论 上层:本土文化理论和保护主义

解读:
1 底层总是现状的底层,所以对现状的不满求助于“未来得到解决”,也即现在穷死,希望未来可能有机会暴富,这种把希望诉诸于未来的思维模式是一种“乌托邦主义”。也即要求时间来对自身进行救赎。这种要求“未来时间”以得到救赎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外在的,祈求外力对自身的社会地位进行改变。与此相反,上层并不对“时间”进行祭祀,他们是一种内在救赎模式,求助于自身对自己的解放。也即:上层人更自信自强自立自足自负自救。下层的更:他救。
2 这里说的存在,依然是“实在和存在的对立”中的那个存在,也即“存在就是脑中的意识本身”。也就是说,底层更关注世界的发展(外观照模式吃瓜群众),上层更关注自身思维的发展(内观照往内心深处看)。
3 目的论是一种价值引导模式,关注价值的取舍。
4 实在和存在。实在是实际有的客体世界。存在是脑中对世界的“观照意识本身”。底层更关心客观世界,上层更考察自身的意识和审美以及主观的价值判定。
8 历史反思意思是“如何认识过去”,底层认为过去最差,现在一般,明天最好。上层认为过去最好,现在一般,未来最差。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参见解读1
9 底层喜欢相对主义,锚点是以其他作为锚点。上层善于绝对主义,价值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10 底层喜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相对主义,上层反思自己的文化来源。认为判断取决于“自身”而不是具体环境。

##II 知识在社会阶层中的分布

显然知识在社会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不可能所有人的认知是一样的。这必然存在一个分布不均衡问题,为此,舍勒提供了一张“知识分布表”。这个表从上到下,依次是顶层->底层

1 宗教/形而上学知识,历史神话和传奇知识。
2 语言中的已经固化的BGM知识
3 教义类知识
4 神秘知识和各种仪式类知识
5 哲学知识中形而上学部分
6 实证科学和人文知识
7 技术类知识

解读:
上表的“知识的地位问题”是指知识的生产者来说的,也即生产哪个层次的知识决定了社会地位,而并不是知识消费。

一般人来讲,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基本活在5/6/7的知识生产中,像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毕生研究的是第5/6层,像比尔盖茨,早年专注于研究第七层知识。

第一层的很少,典型的是: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其中旧约圣经是犹太人的“历史书”,古兰经是阿拉伯民族的“语文书”。佛经和古兰经几乎属于第二层了。

第二层,典型的就是 《四书五经》《古兰经》,这一层主要讲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BGM,比如四书五经和道德经,这些东西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里,他们像BGM一样被人“难以察觉”但同时又控制了非常多的人。

第三层,例如,列宁主义毛泽东理论之类,这些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我们称他们为教义,意思是*******

第四层,禅,灵智学,生辰八字周易预测之类,普通人难以学习,需要个人悟性的知识。

第五层,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当然很多哲学家都写过形而上学,本质上,哲学就是形而上学。之后后来众说纷坛了。

第六层,社会学,经济学,博弈论,国际法,物理学,心理学等等大学的学科类知识。

第七层,烤羊肉串技术,DVD维修技术等面向客观世界的技能。

规律总结:
1 上表中,越上层的知识,知识的“更新率”越慢,反之,越下层的更新速度越快。
2 上表中,上层知识统治下层知识。
3 控制的人口越多,知识越高级。
4 越上层的知识,越偏向于主观,越脱离证据。

最终: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认知差异和知识的分布,去试图接近靠近偏向那些“更高级”的认知内容和形式,以此达到改变社会阶层的目的。

去研究上层的认知,比如,查阅“观念论”“存在主义”“目的论”,试着理解上层的认知。

实践中,试着脱离实证主义,脱离底层的金钱至上,脱离底层喜欢的相对主义,去找绝对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