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顺序

in #jinyong6 years ago (edited)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的15部小说按故事发生背景的先后顺序:

《越女剑》--春秋末年
《天龙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绍圣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射雕英雄传》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神雕侠侣》--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六年-开庆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倚天屠龙记》--1262/1263年。南宋末--元末明初
《连城诀》--明前中期,根据当时府县设置,还有宝藏年代推算。
《笑傲江湖》--明朝的起止时间为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公元1644年(崇祯上吊)。
《碧血剑》--崇祯六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
《侠客行》--清初
《白马啸西风》--清初顺治年间
《鸳鸯刀》--清中前期
《鹿鼎记》--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书剑恩仇录》--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雪山飞狐》--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这一天里——从早上东方红日甫从山后升起……一直到……月亮正圆……”。
《飞狐外传》-- 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按篇幅:

短篇:白马啸西风,越女剑,鸳鸯刀
中篇: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侠客行,连城诀,飞狐外传
长篇: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

写作先后:

01.《书剑恩仇录》(1955 年)
02.《碧血剑》(1956 年)
03.《雪山飞狐》(1957 年)
04.《射雕英雄传》(1958 年)
05.《神雕侠侣》(1959 年)
06.《飞狐外传》 (1959 年)
07.《白马啸西风》(1960 年)
08.《鸳鸯刀》(1961 年)
09.《连城诀》(又叫《素心剑》)(1963 年)
10.《倚天屠龙记》(1964 年)
11.《天龙八部》(1965 年)
12.《侠客行》(1965 年)
13.《笑傲江湖》(1967 年)
14.《鹿鼎记》(1969-1972 年)

倪匡对小说之成果排名:

01.《鹿鼎记》(倪匡称之为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
02.《天龙八部》
03.《笑傲江湖》
04.《神雕侠侣》
05.《雪山飞狐》
06.《倚天屠龙记》
07.《射雕英雄传》
08.《书剑恩仇录》
09.《连城诀》
10.《侠客行》
11.《飞狐外传》
12.《碧血剑》
13.《鸳鸯刀》
14.《白马啸西风》

《金庸全集》的最佳阅读顺序是什么?

实际上,看金庸不是要什么顺序,而是要年龄和阅历,不同阶段看,有不同感受。就像活着里的诗:

少年四处荡,
中年去掘藏,
老年做和尚。

有的书里真正的意思,不到一定年纪是不会懂得。

侠客行。模仿莎翁作品,可以年轻看

书剑恩仇录,早期的作品,一切冲突都在表面,可以看出大师影子,矛盾体为陈和乾

射雕英雄传。年少轻狂,傲啸江湖。可以最先看。最大的矛盾是民族,但也写的不深。

神雕侠侣:爱情。理解爱情后更能了解,不然会觉得书中人傻。

飞狐两本,可当一本,有了悲剧。可以大一点看。

连城诀:直白描写人性,比后来的差远了。

倚天屠龙记:心平气和,四平八稳的小说。

天龙八部。悟道之作,爱恨贪嗔,镜花水月都见于此书,此书也是金小说各种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一部。,每个人都是矛盾体。

笑傲江湖。反个人崇拜。看看写作年代就知道了,作者自己有讲过。

鹿鼎记。洪安通影射谁?洪夫人又是谁?神龙教之变代表了什么?为何出身于妓院?

我认为读书不是为了体会作者的写作历程,而是为了有更佳的阅读体验。

金庸小说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很特别,不大众的。比如《鸳鸯刀》和《白马啸西风》,只能算是短篇武侠,比我们平时在武侠小说杂志上看到的水平高些,但也高不到哪里去。《书剑恩仇录》众所周知是金庸的早期作品,风格不成形,看起来很不顺畅,我个人非常反对最早读。

阅读金庸小说,必须要以主题来区分顺序。同时还要先对金庸的巅峰风格有所了解。
射雕三部曲是必须最先看的。现在电视剧如此泛滥,也正好可以转换心情,适应一下文字版的金庸世界。

有了三部曲的基础,你就会发现你有点上瘾了,金庸的文字也就变得更好消化一些了。后面很多不够圆润的作品,就没那么难接受。再接再厉,下一部作品是《天龙八部》。这部小说在我的心目当中是金庸最好的作品,没有之一。至此,金庸在他武侠世界里的家国、战争这个主题上的思想高度,达到了他个人的巅峰。

之后可以阅读几部比较次一点的有政治背景的小说,比如《碧血剑》和《书剑恩仇录》。但你必须要知道你现在看的已经不是金庸最好的作品了,一个是主角拜了个好牛逼的师父所以就能瞬间成为超级高手,一个是十来个全明星级的好人一起打一个坏人。总之YY情节严重,所以千万别去反复细读,赶快奔向金庸的下一个主题。

下一个主题是私人仇怨。这方面的巅峰之作自然是《笑傲江湖》,但是你刚读完了书剑,还是来一个《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的二连击比较顺畅。然后再来《笑傲江湖》,最后《侠客行》收尾。

读到现在,金庸的大众化作品,除了《鹿鼎记》要放在最后来读之外,就算是读完了。后面的作品属于死忠。

《鸳鸯刀》、《白马啸西风》读一遍就行。这里要放一个准压轴作品,《连城诀》。这是金庸世界里唯一一部黑暗和残酷的小说,在你读顺了前面所有作品的时候来这么一下,极具震撼力。恰巧这三部也是《天龙八部》之前的三部作品,正是金庸尝试为小说注入新的思想的阶段,可以明显感受到他的意图。

接下来要为金庸世界收尾了。这部作品就是《鹿鼎记》。你如果没有读过金庸前面的所有小说,你就不知道这部作品多么具有突破性。虽然在我看来思想性远不如《天龙八部》,但在别的方面给了武侠世界以巨大震撼,而且作品水平已经炉火纯青,可以说无需家国仇恨和爱恨情仇来填补剧情,飞花摘叶皆可伤人,可见金庸写作水品已经返璞归真。

除非是专业研究,其实没必要把金庸作品全读完。

我把金庸作品分下类,早期的《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飞狐外传》包括《白马啸西风》等短篇,都是习作,不读都行。如果你研究金庸作品体系,研究他老人家思想的嬗变,那就必须通读了。

再看其余,《射雕》三部曲,在我看来,是英雄传奇;《笑傲江湖》、《连城诀》、《侠客行》是世相寓言;《天龙八部》和《鹿鼎记》是中国魔幻现实史诗传记。

这三组作品,格局由窄至大,感慨由浅而至深,描摹人情世故由述奇而至写常人性情,文笔也渐次纯熟而至举重若轻,这些小说都是经典,经得起一再细读。

最后要说下一个异数——《越女剑》。这篇作品短小精悍。金庸是越长的作品越能有发挥回转的余地,就好比太祖长拳,一套打下来才见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短篇并非其擅长。但《越女剑》撷取一段古老传奇故事,融汇奇缘、家国恩怨、复仇、隐退等诸多原素于一体,蕴含着对中华文化感怀致敬的情怀,结构精美,意境隽永,实在是篇挺美好的短篇小说,也值得多读几次。

我觉得不同年龄看同一部金庸味道也会不一样。因为我看的时候还小,没条件买全套,最开始是借到哪一部看哪一部,后来买了一套《笑傲江湖》一套《鹿鼎记》和别人换着看,也是换到哪一套就看哪一套。而这2套也看了很多遍。《倚天屠龙记》是看了最多遍的,家里有一套老版(三联前那一版)。

个人认为,每一部都值得看,包括越女剑和鸳鸯刀,白马就更加是个好故事,虽然不像其他几部能够称为神作。如果要给题主一个推荐顺序的话,我想推荐一个和楼上各位有点出入的顺序。

1 射雕英雄传(已读)

2 鹿鼎记(先对金庸的各种神展开有个适应)

3 雪山飞狐(再看看金庸版《罗生门》)

4 倚天屠龙记(金庸对武功的见解阐释地最到位的一步,内功和招数,早一点知道方便看其他作品,也方便以后参加金庸男主谁最强的无聊讨论,哈哈)

5 神雕侠侣(只要放在射雕后面就不会对黄蓉有太多反感,而且放在倚天后面有种先看《魔戒》再看《霍比特人》的感觉,有木有)

6 书剑恩仇录(金庸第一部开山作品,先看)

7 飞狐外传(时间线上紧接着《书剑》,看过《雪山飞狐》再看也很带感)

8 越女剑(看完了清朝要造反要费那么多功夫,来看看上古大神一剑灭国的传奇)

9 侠客行(为什么排在这里呢,可能最后主角的武功也是上古大神级的吧)

10 天龙八部(距上一个大部头《神雕侠侣》已经有4部的喘息了,可以感受第二次不眠不休只想看完后续发展的书了)

11 白马啸西风(感受一下异样的爱情故事,同上一部的阿紫萧峰又有点异曲同工)

12 连城诀(在看《笑傲江湖》之前先看看金庸笔下赤裸的贪婪)

13 碧血剑(在看《笑傲江湖》之前先看看金庸笔下赤裸的虚伪)

14 笑傲江湖(个人眼里神作中的神作,不解释,谁心里没有一个令狐冲)

15 鸳鸯刀(恩,金庸大神的作品已经看完了,让我们记住“仁者无敌”,然后膜拜吧)

如果说金庸武侠迷,愿意看完金庸十五部,并希望有深入的了解,接下来的顺序可以如下:(未列入《越女剑》)

《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飞狐外传》→《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

上面这种顺序是按照金庸先生的写作顺序排列的,优点如下:

题主可以参照金庸先生的写作背景,深入了解金庸先生的用意,更好地读懂书中内涵。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核心精神,即“侠”的精神,是在不断发展的。这种“侠”的精神伴随着金庸先生的思考而逐渐发展提升。金庸十五部的思想演变就是侠文化的发展史,从第一部《书剑》中主角的天真的思想日渐成熟,成为《射雕》中定下主旋律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再到《天龙》、《鹿鼎》中的对人性、民族矛盾、文化冲突的深刻思考,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过程。引用
@廖子逸先生在如何评价《昆仑》中的梁萧?中所述:

与简单专注于侠的精神内核的作家不同,金庸注意到了侠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侠文化的生存状态问题。《书剑》的主角陈家洛从设定上看和一般武侠小说似乎并无不同,文武双全、温文儒雅,典型的谦谦君子,但是他的典型意义在于他表现出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弱点:耽于幻想,优柔寡断,自我压抑,对社会变革怀有天真的想法。

金庸在他的第一部作品里就能展现出侠的局限性,这是非常不简单的。这种对侠文化的怀疑和批判性思考,也预示了金庸日后的发展。

于是接下来我们就看到,《射雕英雄传》几乎是金庸最后一部宣扬积极乐观的侠义精神的作品,主人公郭靖积极入世、保境安民,是典型的儒家之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可以概括《射雕》的全部思想。

在此之后,《神雕》、《倚天》等作品,主人公最后的结局几乎都是归隐,杨过、张无忌比起郭靖注重国家、民众等大命题,更关心自己的内心,更愿意选择自由的道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金庸作品里的“邪气”开始加重,人物的复杂性渐趋发展,正邪门派的对立也日益模糊,道貌岸然的君子往往是丧失人性的恶魔。而他对民族、国家的思考也更加深刻,对于文化沙文主义、民族之间的矛盾,《白马啸西风》里借高昌国和唐朝的故事略微表达了一点,但受限于篇幅,更偏向于爱情中的选择问题(“自己爱的人却深深地爱上了别人”的亘古悖论)。但这一思考没有中断,在《天龙八部》、《鹿鼎记》里达到了巅峰。

《天龙》应该是金庸第一部试图跳出汉族本位观的作品,主人公萧峰就是一个契丹人,他的血统和生活环境构成了深刻的矛盾。在辽宋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他的人生注定充满冲突和痛苦。在这里,金庸试图将视角从民族立场抽离,投向更高意义上的人性关怀。他借萧峰之口说出了“大家好好的都是人,为什么要你杀我、我杀你”这种具有纯粹人道主义的话语。而萧峰的死,也预示着金庸笔下的“侠”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最后,就出现了《鹿鼎记》这样《堂吉诃德》式的反侠之作。

因此,后人难以超越金庸是必然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很难再具有金庸这样的叙述才华,更是因为他们在思想上已经很难再达到金庸的高度。金庸的作品几乎就是一个侠文化的发展史,他几乎将这个文化的兴起、发展、衰落都写到了,这个基础太高,导致了后继乏人。

如果题主愿意仔细、认真阅读金庸十五部的话,《天龙八部》与《鹿鼎记》建议置后,因为这两本书中的思想已经十分成熟,达到了巅峰水平。

如果题主想读完金庸全书,但不想深入钻研的话,其实顺序是无所谓的。

对于成熟的严肃读者来说,金庸小说只看一部就够了。只看一部的话,《连城诀》最好。这部小说集中表现了金庸小说中常见的几个主题:老实巴交的男主遭遇厄运又意外得到超能,深爱的女主嫁给别人最后横遭惨死,利欲熏心的一众配角狗咬狗一嘴毛,最后男主携手新欢归隐。当然如果要看看不那么老实的男主会怎样,也可看看《神雕侠侣》或者《笑傲江湖》、《鹿鼎记》。

金庸的作品,就普及和大众受欢迎程度而言,大概以射雕三部曲和天龙笑傲为最。

1 射雕 神雕 倚天屠龙记

射雕英雄传的主体故事和观念比较简单些,傻小子碰到了贤内助,见谁都能对两掌。看完这部题主可能会感叹于郭大侠的为国为民,或者惋惜于小东邪的风陵渡口。国家和民族的观念,大概就是一边不把一边当人你打我我打你。接下来看天龙里,金庸关于家国观念便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2.天龙八部

“为什么大家都是人,你骂我宋猪,我骂你辽狗?”

3.笑傲江湖

接下来可以看笑傲江湖了,政治色彩最重,该书没有时代背景,“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题主看完可以参考些书评之类,因为这部作品成书于1969,你懂的。

4.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雪山飞狐写作技巧十分有趣,读来不会无聊。而飞狐外传个人非常喜欢,主要是因为主角程灵素。还记得在天津到北京的大巴上看完飞狐外传的心情。

5.连城诀

这是一部大阴谋套着小阴谋的小说。读的会很难受,但是很好看,作为准准压轴作品。

读完这部以后,基本应该会沦为死忠。那推荐一个进阶版的二连击作为准压轴:

6.碧血剑 袁崇焕评传

碧血剑是袁崇焕儿子,是小说;评传是袁崇焕,是历史。这部评传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据粗糙印象提及的参考文献很多,文笔比小说多了几分有趣,十分好看。

7.那么除了压轴出场的韦爵爷,其他几部可以穿插看了。《书剑恩仇录》是第一部,难免不足,《侠客行》设定简单,李白的诗撑住场面。《鸳鸯刀》《白马啸西风》都很短,两部一起半个下午就看完。但是都看这么多了,强迫症也不会允许你跳过这些可能没有天龙等巅峰那么好的作品吧。

7.鹿鼎记

一部武侠小说,抛弃了打怪升级,甚至抛弃了学武练武。金庸到了这个境界,已经是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了。历史在这里被揉圆捏方,将雪山飞狐中的历史“小说家言”演绎到极致,倪匡誉之 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非是妄语。

另外还有越女剑,三十三剑客图(聂隐娘什么的),属于进阶或者强迫症内容。

来个结束语:武侠,成人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