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思维”太劲爆,其实该是“稀缺思维”

in #steempress6 years ago


”穷人思维“太劲爆,其实该是”稀缺思维“

不要被稀缺思维俘获


互联网知识经济 x 读懂互联网未来


作者:方军

昨日引述说法「性价比是一种穷人思维」,这个说法可能太劲爆,反而让人忽略了背后的核心含义。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稀缺思维“: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穷人思维“太劲爆,其实该是”稀缺思维“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塞得希尔•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强强联合之作

01


稀缺循环

我之前仔细读了《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这本书,这一对作者是心理学者和行为经济学者的组合,他们把两种稀缺结合起来讨论,对我们怎么管理自己的时间,很有意思:

穷,金钱的稀缺; 忙,时间的稀缺。

他们分析出来的结论是:


转换一下是:

稀缺,不管是忙,还是穷,会让人变笨。

这里有一个稀缺的恶性循环:

稀缺会俘获大脑,降低大脑容量,降低你的智商。

我认为,稀缺心态导致的的恶性循环,的确是个问题。

”穷人思维“太劲爆,其实该是”稀缺思维“

图:稀缺循环(根据《稀缺》的讨论总结并绘制)

02


稀缺陷阱之一:稀缺俘获大脑

我们饿了的时候,闻到食物的香味会觉得特别香,比平时觉得香多了,这就是你的大脑被俘获了。

书中所说的:

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开心,而是,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想法之中。

只要我们感觉到稀缺,我们就会不自觉地过度关注自己缺少的东西。

节食的时候,你饿到最后满脑子不停地在想的就是各种好吃的。越想这些好吃的,越想吃。现在,你就掉到一个陷阱里面去了:你必须得有强大的意志力控制住自己。控制不住的人,就节食失败了。

很多节食方法是,让你计算各种食物的热量,然后控制好不同食物的进食量,但结果是,这种复杂的计算占据了你的“大脑容量”,反而成为你放弃节食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让你减肥失败。

”穷人思维“太劲爆,其实该是”稀缺思维“

03


稀缺陷阱之二:降低大脑容量

稀缺会降低你的「认知带宽」,作者用的是认知带宽一词:

带宽(bandwidth)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我跟人说认知带宽时,人家直接跟我说:请说人话,谢谢。后来想想,「大脑容量」或许比认知带宽更容易懂点。

我们的注意力有限,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东西上面时,就会减少在其他方面的注意力。

稀缺带来的结果是两种,作者分别给它们命名专注和管窥:

  • 一种是好的,叫专注(focusing)。专注具有积极意义:稀缺会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

  • 一种是坏的,叫管窥(tunneling)。我们的视野局限在非常小的范围里面,也叫「隧道视野」。管窥则是消极的: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

很形象的比喻是杂耍,杂耍就是把几个球抛向空中,我们两只手不断地接球、抛球,玩杂耍的人要做的是不要让球落到地上。

玩杂耍的人,他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即将落下来的球上,要把它接住。

而我们这些旁观者,明明看到别的球快要落下来了,但玩杂耍的人,要么看不到别的球,要么根本没有能力去接另一个球。

”穷人思维“太劲爆,其实该是”稀缺思维“

04


稀缺陷阱之三:降低你的智商

陷入稀缺心态之后,它带来的后果就是,我们的智商降低了。细分来说就是:一,我们的认知能力降低了,二,我们的执行控制力降低了。

脑子不清楚,又不能行动,情况当然会变得很糟糕。

理论化的解释是:

认知能力(cognitive capacity),指的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

执行控制力(executive control),其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

总的来说:

稀缺会带来认知带宽负担,占据我们的大脑容量,让我们变笨,变得更加冲动。

当你掉到忙碌的陷阱中,你会越来越笨,变笨了活会干得更不好,要花更多的时间,然后就更忙,更笨……

资源稀缺,时间不够,固然给你带来问题,但稀缺心态,给你带来的问题更严重,它把你带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理解了有这个稀缺的恶性循环,解决之道就是,打破这个循环。

最近这段时间,知识付费很火,我也在互联网知识经济做了不少的尝试。我觉得各种知识付费产品,做得好的,是把「认知穷人」真的当「认知穷人」,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当「富人」。

「节省(认知)带宽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穷人思维“太劲爆,其实该是”稀缺思维“

05


怎么解决呢?

我要讨论的肯定不是穷人、富人,我对那个话题毫无兴趣。

《稀缺》这本书主要是讨论两种稀缺——穷,金钱的稀缺;忙,时间的稀缺。在讨论「穷」的时候,两个作者有一个论断:

他们会专注于自身的问题,会形成管窥心态,会犯错误; 他们缺乏的不仅是金钱,还有(认知)带宽。

我们不只是缺资源,而是缺少资源,会导致我们的认知能力下降,进入恶性循环:

穷人会一直贫穷下去, 而孤独者也注定会继续形单影只; 繁忙之人永远会日理万机, 而节食者的计划也总是会以失败告终。

解决之道是”余闲“。

余闲(slack)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

这本书中,最有启发的、讨论「稀缺陷阱」一段话,这段话环环相扣,不妨多揣摩几遍。

稀缺陷阱(scarcity trap)指的是,我们试图消除稀缺的行为,反而加重了稀缺。

这几句话是这么说的:

  1. 稀缺陷阱就如同“杂耍”,太多的“最后关头”让人们持续从一项紧要任务转移到另一项紧要任务。

  2. 这是管窥所引发的后果。[管窥(tunneling)指的是,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

  3. 我们可以在当下尽(自)己所能,但这样的做法会给未来带来新问题。

  4. 稀缺陷阱源于,人们将可预期事件当作突如其来的事件处理。

  5. 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拥有余闲,尤其是要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

  6. 改变心态,才是人们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方军读书会 ):”穷人思维“太劲爆,其实该是”稀缺思维“


Posted from Steem中文社区 : http://cnstm.org/blog/2018/11/12/%e7%a9%b7%e4%ba%ba%e6%80%9d%e7%bb%b4%e5%a4%aa%e5%8a%b2%e7%88%86%ef%bc%8c%e5%85%b6%e5%ae%9e%e8%af%a5%e6%98%af%e7%a8%80%e7%bc%ba%e6%80%9d%e7%bb%b4/
Sort:  

“拥有余闲” 具体来说是做减法吗?让自己少忙一些,少做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

前陣子看到一個觀點就是工作時只做最能創造價值的人事物,工作減量卻能夠翻倍創造價值。

這樣也能創造閒暇時間......

最後段真需要好好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