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之十:回到源头说证券型通证STO

in #steempress6 years ago



Token 发行


互联网知识经济 x 读懂互联网未来


作者:方军

系列文章: 之一:“数字资产”这个词可能是误导 之二:比特币和区块链可以分开吗? 之三:去中心化真的重要吗? 之四:区块链技术的三个关键特性 之五:99.99%的区块链项目都将失败(产品与社区) 之六:从人工智能看区块链 ,一再重复的历史 之七:区块链的一万种可能 之八:挖矿可能是个骗局 之九:超级节点什么鬼? 特别篇:说说通证经济这回事 特别篇:说说通证分类

01

暂不想通证代表什么行不行?

我一直有意回避所谓的通证发行(什么什么O),而试图重心放在搞明白区块链的技术实质。对于区块链和通证的技术实质,现阶段我的看法是,它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技术协议:

两种功能:去中心化的价值表示与价值转移功能,这是依托分布式账本和去中心网络实现的。

一个价值表示物:所谓的通证(TOKEN)。

我把通证视为价值表示物:

  • 如果以美元来作对比,由区块链技术支撑的通证,就是一张纸。这张纸本身没有价值,只是可能被用来代表价值。

  • 这张纸代表什么,是由现实世界中的法律和商业条款决定的。

之前几乎所有发行的通证,都是努力地证明是Utility Token(功能型通证),或者说证明自己不是Security Token(证券型通证),从而规避诸如美国相关法律要求的去美国证交会(SEC)注册为证券的要求。

所谓Utility Token,一个形象的例子是粮票,等粮食成熟了可以去换粮食。不过在区块链领域里面,这些通证均面目模糊,多未明确说明,比如:

一个公链所发行的Token,究竟可以换取何种服务?

更有甚者是Block.one公司所发行的EOS币,直接以协议条款的方式,免除掉该公司实体所有的提供服务的责任义务,而在法律含义上直接是“空气”。空气一词并非贬低,而仅是表达其不代表任何价值。

02


STO让我们无法逃避

但近期,随着STO ( Security Token Offering)的兴起,我发现,无法躲避在仅看怎么把“那张纸”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搞清楚这个舒适空间。

只是像过去讨论通证经济那样倡导“超越金融,回归应用”不够了。所谓超越金融、回归应用,是希望实用性通证不再只是金融空转,而把重点变成应用场景中流转的价值表示物,用以表示某种价值,消除应用场景中的摩擦,创造新的价值。

但STO成为话题焦点之后,我们发现必须去搞明白,Token发行究竟代表什么?

我们必须去面对一直逃避的东西,几乎绝大多数的Token发行,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本来,这只是小圈子的游戏,小圈子内比如开源社区,一切都免费也没有问题、完全利他也没有问题,又比如几家兄弟公司进行换股,紧密合作,这都很简单。但当它脱离了小圈子,面对公众,几乎所有的Token发行可能都是有问题的,而今天的STO(很多人喜欢用各种法律和专业术语来包装),其实是一条合规的窄路。

正本清源之十:回到源头说证券型通证STO

图:Token的发行

03


Token发行的基础逻辑

Token发行的基础逻辑是,把区块链的通证售卖买家,这是暂且不管所买卖的是功能型还是证券型。这些通证发行出来后,可以在交易所、或OTC、或点对点、或通过自动化程序进行交易。

以区块链的历史看,这个发行有三类:

第一类是比特币为代表的,它只能被矿工挖出来。现在通常可视这类为瑞士金管局定义的Payment型(支付型),用以在加密货币空间作为交易媒介。

第二类是基于以太坊ERC20通证标准发行的各种通证,绝大多数是功能型。目前看只有少数公链可能有一个在长周期生长出来的功能。这样做的好处是,就像开一家公司,预售商品一样,几乎不收到什么监管。

第三类是很长一段时间有人试图努力倡导的,既然功能型所代表的实用功能多是“空气”,那么用通证去代表公司股权、实体资产、实体资产的收益权等等。

如第三类这样使用通证,那么通证明确就是一种“投资合同”(investment contract),就必然会受到各国相关证券法规的严格监管。反过来说,也就是这是一条合规的路径。

前段时间风险投资人杨宁自己主导的CDC(消费链)项目彻底失败,引发哗然。从根本逻辑上来讲,其实问题出在他试图提供一种功能:收集消费数据、开采挖掘后形成有价值的资产。但整个融资结构和运作结构根本不能支撑到他完成这个功能。在一个通证仍是“空气”的阶段,项目就彻底崩盘了。

我们也可以说,其实把很多通证定义为Utility Token是自欺欺人,它们多数通不过真正的”Howey Test“:投资金钱,期待利润,一般实体,依赖他人的努力。更何况,多数的通证要么被投入到交易所中炒买炒卖,要么是囤积以期待升值。它们既还没有用,也短期看并不真的有人在用。

正本清源之十:回到源头说证券型通证STO

图:PWC报告中的功能型通证发行

04


发行的实质是获得资金

通证发行的实质都是获得资金,预先获得资金。

发行功能型通证,相当于是“预售”,或说“产品众筹”

发行证券型通证,相当于是“融资”,或较为不准确的类比是“股权众筹”

之前功能型通证发行无法延续,除了市场价格的惩罚之外(自身的大跌与所持以太坊的大跌),一个原因是,大量的通证无法履行其实用功能的承诺,现在已经绝对看不到履行承诺的希望。

但是,当我们用区块链的通证来发行证券型通证时,它的确合规,但所适用的范畴变了。证券所表示的资产可以再分成两类,一类是公司股权,一类是有收益的资产(按传统说法是所谓的资产证券化)。

对于公司股权,早期公司的股权价值较小、且高度不确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有风险投资(VC)是这个市场的主要玩家,他们愿意在一个公司里主要承担投入资金的角色,他们愿意着眼中长期,他们采取一轮轮融资进入的方式进行分工,他们愿意承担高风险。

这实际上都不是普通的所谓“合格投资者”所能做的。这是一项专业的事。前几年大热的股权众筹未能实现其承诺价值,就是低估了风险投资在高成长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对于有收益的资产,最终选择以通证方式发行的,一般来说也都是整个市场中相对较差的、风险较高的资产。这可能形成一个全球性的替代性市场,但这一整个类别的市场中,目前传统金融市场可能更占优势。这几年出现问题的P2P,其所目标的也正是这类资产。

通证发行就是为了融资(面向公众不合规,但还可以面向机构和合资格投资人),但能够以这两类方式获得融资的难度在极度加大。对于功能型通证是市场正在遭遇低潮,而对于证券型通证,问题是这本来就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服务的细分领域。

其实围绕STO这个话题思考很久的一个简单推论是,这是一个窄窄的合规路径,这也是一个技术活,它需要诸多的专业服务:商业模式再造、通证模型设计、法律执行、一级市场融资等。

正本清源之十:回到源头说证券型通证STO

图:证券型通证的发行逻辑

热炒的概念之下,是难度和门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方军读书会 ):正本清源之十:回到源头说证券型通证STO


Posted from Steem中文社区 : http://cnstm.org/blog/2018/11/19/5d441975f1/

Sort:  

Congratulations @mindmeters! You have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achievement on the Steem blockchain and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new badge(s) :

You received more than 10 upvotes. Your next target is to reach 50 upvotes.
You got your First payout

Click here to view your Board of Honor
If you no longer want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reply to this comment with the word STOP

Do not miss the last post from @steemitboard:

Meet the Steemians Contest - The results, the winners and the prizes
Meet the Steemians Contest - Special attendees revealed
Meet the Steemians Contest - Intermediate results

Support SteemitBoard's project! Vote for its witness and get one more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