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荣光

in #cnlast year

我辈出生也晚,无缘目睹帝京万国来朝的那种盛况。到我们的祖上那一代,天朝已经风光不再,岂止没有了万国来朝,在列强的侵凌之下,内忧外患,亡国灭种之祸都快到家门口了。或许,在这种时候人们更愿回首故国的辉煌。然而,天朝曾经的功业,果真是一种无上的荣光吗?

下载.jpg

荣光之实

说到天朝,现代中国人要么备感陌生,要么会有点不自在。如果在百多年前,“天朝”可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称呼,而且正是国家的伟大与荣光之所在!在古代先人眼中,天朝就是中国。在王朝时代,人们不能区分国家、政府与朝廷;或者毋宁说,统治者更乐意你不加区分!这就恰如路易十四所言:朕即国家!

只是天朝的那个“天”字,就有点僭越,令人难以启齿。其实这也顺理成章:天子之朝,不叫天朝叫什么?连“天子”这样妄自尊大的名称都能叫出口,称“天朝”有什么难以启齿的!后来的“红太阳”,比天子还高了一级呢。

古人与我们不同,他们叫“天朝”早就顺口,已经成了习惯,岂有半点调侃的意味?天朝既然很平常,也就未必能唤起多少辉煌的记忆。在古代,毕竟是盛世少而衰世多,哪能仅凭天朝二字,就足以让人激情满怀?除非你是朝廷的专职写手,专门为重大庆典撰写文告,在那种场合,歌功颂德的调子自然要调到最高。

如此说来,天朝的荣光,岂不成了问题?

幸而还不至于此,祖上毕竟还能亮出几块光照千古的招牌,那就是名传古今的几个盛世,特别是历代文士念念不忘的汉唐盛世,那才是真正为天朝争光的年代!

爱说“王朝循环”的学者,注意到王朝历史的某种令人称奇的周期性;最引人注意者,大概要算汉与唐的类似,两者的可对比之处,多到让人惊奇。下面就是一个简单的对照:
汉唐两朝都承接一个短命王朝(秦与隋);开国之初,都经历了祸及天下的血腥内战;在王朝早期都能够励精图治,迅速达到某种太平盛世(文景盛世与贞观盛世);在恢复国力之后,都大规模远征域外,取得了对北方蛮族(匈奴与突厥)的决定性军事胜利,让天朝声威直达中亚,在短期内尝到了“万国来朝”的滋味;都未能避免盛极而衰,在鼎盛期之后不久陷入衰退、内战,逐步走向终结;其后相随的是长期的混乱与分裂(南北朝与五代十国)。

其实,汉唐两朝的全盛期都很短,不过几十年;而其死亡过程则漫长而痛苦,让天下苍生历尽苦难。这样的结局,不免耗尽了早期盛世的光辉。尽管如此,盛世的出现毕竟是天朝的荣光;否则,王朝的生命就真正如漫漫长夜、黑暗至极了。

从文明史的角度看来,汉唐盛世究竟有什么建树,能够与其彪炳千古的盛名相称呢?是其威震中外、开疆辟土的武功吗?新开辟的土地大多得而复失,总体而言几乎无寸土之功。是基于文治武功的长治久安吗?显然并未达到这样的目标。确实,要到两朝的几百年历史中去寻找坚实的文明成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是这种尴尬,使得汉唐两朝的荣光大打折扣,这岂不让天朝的崇拜者仰天长叹!

或许,终究还是能找出一点东西来:汉武帝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安放灵魂的平台!只是,这在今天看来是祸是福,仍然众说纷纭。唐太宗的最大贡献则是:他打造了某种世界帝国的雏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外界,开启了难得的一次中外交流!这种成就,比他的所有其他文治武功都更放光彩!只是,一个开放的天朝,势必要以某种平等的姿态去看待某些域外大邦,例如阿拉伯帝国(当时称为大食),而这就使天朝不成其为天朝了!岂不令人啼笑皆非?

荣光之虚

如果站在朝廷的立场,从一朝一代来看,王朝的功业当然会使人陶醉,让人激动不已。但如果是站在民族的立场,或者从“炎黄子孙”这种角度来看,一朝一代的荣光就不足道,至少是大大减色了。一朝之光,实际上不过是“王族之光”。“王族之光”与“民族之光”,似乎仅仅是一字之差,却有根本的差别!王族只是暂时的,而民族(或者国族)则肯定将更长久地存在;王族之光只需要“开国伟业”、保住祖宗牌位就够了,而民族之光则需要有耀眼的文明成就,有相对于其他民族的自豪感可言。如果仅仅是王族之光而没有民族之光,那么天朝的荣光就很虚幻,只是一种十分狭隘、短暂的东西。

天朝,即使是汉唐这样的盛世王朝,给华夏民族增添了多少光彩,能让炎黄子孙自豪不已呢?至少有两件事,是无法让华夏族千载有荣的,这就是无对手之胜与败给庸敌。

无对手之胜——谁都知道,在比武擂台上,胜了平庸对手绝不是什么荣耀。自负的武林高手,甚至不愿与太差劲的对手交手。但如果是在民族博弈的擂台上呢?天朝曾经胜了匈奴、乌桓、鲜卑、突厥等等,其中有一个是足以与华夏平起平坐的文明民族吗?

不妨就拿匈奴来说,这个曾经扰乱了秦始皇、刘邦、汉武的帝王美梦的凶悍民族,算得上一个真正的文明民族吗?你可曾见过它的文字、文明遗存、王庭遗址?今天有学者断言,匈奴人已经灭绝了。汉人对于匈奴或许不失若干胜局,但刘邦的“白登之围”呢?胜败相抵之后,平均来看,汉人与匈奴之间,或许至多只能算一个平手!就算是汉人胜匈奴败,胜了这样一个原始野蛮的对手,何荣耀之有?至于乌桓、鲜卑等等,就更等而下之了。

如果没有了势均力敌的真正对手,天朝的胜利岂不成了无对手之胜?这种胜利之无自豪感可言,是不言自明的。

败给庸敌——比“无对手之胜”更加不堪的是败于庸敌。天朝曾败给乌桓、鲜卑、氐族、羌族、党固、契丹、女真等等原始落后的对手,留下了不堪回首的耻辱记录。在大众中印象最深的,大概是败给女真人的金国。这段历史不仅载于官方史籍,还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文学、戏曲中,因而已不再能从民族的记忆中抹去。固然,那段失败的历史留下了一些名播古今的英雄,岳飞就是最杰出的代表。但即使忠臣良将辈出,也抵消不了失败的耻辱啊!

华夏走过了多长的文明之路,才达到宋代那种文明水平?而女真人在长白山的深山老林中磨蹭了多年,突然走出山林,怎么能在弹指之间夺了北宋的江山?你能从心底里佩服茹毛饮血的胜利者吗?赵家人的后裔,当然要回避那段历史;但炎黄的后裔,也能若无其事地回避这一切吗?

这岂止是天朝之败,也是华夏之败!如此失败之后还谈什么荣光!

万国来朝

天朝这两个字本身,就是力量、声威与神圣,因为它表征着至高无上!天朝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文明遗产,或许是一个有点模糊的问题。但天朝在每个人的心理上留下了什么,无论人们意识到与否,却是十分清楚的:给了我们根深蒂固的上国观念,天朝治下的国家,不是天下万国之一,而是统领万邦的唯一的大国;华夏人民,不是天下万族之一,而是唯一的文明开化民族。可惜先人没有发明“上帝的选民”一词,否则,岂不正好用上!天朝治下的土地,不是广无际涯的地球的一部分,而就是天下,就是全世界!

这就是天朝在人们心中所塑造的天下观,这是天朝所有遗产之中最大的遗产!这笔遗产凝聚了天朝的全部荣光,给予了天朝人永恒的自信、自豪与自负!这种天下观,有很强的逻辑力量,它将许多骇人的结论当作不言而喻的东西,下面就是一些典型例子。

在古代先人看来,天朝是不言而喻的世界帝国,而且是唯一的世界帝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家,岂有不是世界帝国之理?在天朝看来,世界、天下、国家三者合一,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天朝之外无国家!那些拥有君长之地,要么是藩属,要么就是番邦,在天朝眼中两者都不算独立国家。天朝既然没有“平等国家”的概念,就不需要外交,也没有外交机构与外交使节。天朝的理藩院,只是管理“外夷番邦”,那不能叫外交部!即使到今天,仍然有牛人——大名鼎鼎的金灿荣——声称: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与外国!

天朝之外无文明!在天朝看来,唯有敬拜孔圣人、读四书五经、遵循三纲五常、具有华夏习俗的人,才算文明人类,否则,就是不开化的外夷生番!

与境外邦国无需外交往来,也不需要平等邦交;天朝无所不有,不需要中外贸易;如果外夷要求贸易,则只能经特别恩准在指定地点“互市”;进口货物称为“贡品”,出口货物称为“赏赐”!外邦之君到天朝来,只能是“朝贡”,而不是访问;天朝皇帝则绝不可能屈身访问外邦,皇帝爷根本就没有这种雅兴,多半一生不出京城!

天朝皇帝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终其一生都不会有一次机会,去一睹境外的大千世界;他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有机会享受那种或实或虚的“万邦来朝”的至上尊荣!

天朝所独有的天下观,是一种有滞留效应的东西,它已经在所有中国人——无论朝野上下——心中扎下根,即使在天朝退隐多少年之后,仍然支配着人们的思维。今天,许多中国人仍然坚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讲文明的礼仪之邦。中国大概是世界上最慷慨的国家,毫不在意地将利益输往世界各地,只要能赢得欢呼与赞颂!中国也是世界上最不计成本的国家,不时拿出数千亿来主办这个会那个会,只要能展现万国来朝的景象!

在当今世界,充当世界领袖这种话,任何人都难以启齿,或许傻乎乎的美国佬是唯一例外。但在中国人看来,引领天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奔赴世界各地的中国媒体人,唯一感兴趣的就是:又有多少人士在盛赞中国了!与文革年代相比,唯一的遗憾是:“全世界人民心中的红太阳”那种话,毕竟不便出口了。

文明贡献

现代人能想象到的那些伟大抱负,天朝几乎一件不缺;唯一不感兴趣的是输出文明。天朝既然根本不承认外夷番邦也能享受文明,输出文明就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天朝也无意与任何人比试文明,因为天朝眼中没有其他文明人类!然而,现代人十分清楚,民族的荣光,恰恰应当来自对文明的贡献。

全世界都承认,天朝拥有最独特的文明。只是,数千年来天朝都是独往独来,不和任何人交往,因而就没了文明之间的交流,更谈不上文明的较量。即使在今天,在世界诸文明中,中华文明的优势与劣势,没有人能数出一个甲乙丙丁!这样一来,从文明的角度展示天朝的荣光,就成了一件难事。

早就有人按捺不住了:谁说中华文明没有特殊贡献!我们有3500年以上历史的方块字,有2500年以上历史的儒家伦理学说,有享誉世界的《易经》、太极、老庄哲学、诸子百家,有脍炙人口的历代诗词歌赋,有无数的艺术珍宝,有四大发明,有无数物质遗产……。

这一切,当然是华夏的骄傲,天朝自然与有荣焉!其实,在说到天朝荣光时,本来首先就该举出这些。无奈天朝自己就意不在此,他们最看重的永远是文治武功!我们的文明贡献,将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民族之林中,找到应有的位置;却不可能如天朝历来认为的:占据世界舞台的中心。对于中华文明的无可匹敌的优势抱有特别期待的人,可能遇到如下两个不利之处:

A. 自古迄今都内敛保守的天朝,从来无意在天朝之外推介自己的文明,根本不在意域外人士对中华文明的陌生与不理解,致使我们的文明,谈不上特别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我们的“文明圈”几乎就在国界之内,何谈在文明竞争中夺魁?

B. 当今世界的主流文明恰恰不是中华文明,甚至与中华文明少有关系。这一事实当然使人不快,却十分顽固,是多少GDP都难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