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复盘

in #cn6 years ago

500089701.jpg

最近「复盘」这个词反复进入视野,看到很多大牛在文章中提到这个词。

复盘最开始是用在围棋上,高手对弈结束后,重新回顾对弈的过程称之为复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下棋的漏洞,也可以揣摩对手的意图。通过复盘,可以知己知彼,是棋艺长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生活中,听到最多的是在股评节目中,股市收盘后,专家对当天的行情进行分析,对后期的走势做一些预判,这也称之为复盘。不过,对于股市的复盘,过去的行情怎么说都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后期的预测却很少有说得准的,很多专家都被称为“马后炮”,ta们的复盘要做的只是自圆其说罢了。

现在“复盘”这个词被广泛用与学习和个人成长方面,对于学习的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学习阶段进行回顾,从中发现新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大部分的知识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成为自己的。经常读书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所谓的收获是书本中的显性知识和读者既有的隐性知识的结合,才会有这种收获感产生。

在学习中如此,在工作中也可以应用复盘的概念。在西方的管理培训中有一个概念REVIEW(回顾)用的很多,从内涵来看,这个词的意思和复盘是差不多的,通过对一段时期内工作的回顾,发现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在后期的工作中加以保持和改进。

现在很多培训课程都会提到精进和打磨,而复盘就是精进和打磨最好的工具。只有通过反复的复盘,才有可能实现精进。大家或多或少都看过京剧吧,在京剧中,小到表演者的一个眼神,都是需要反复打磨才能够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

说了这么多复盘的好处和重要性,但是在生活中能做到经常复盘的人却在极少数。有这种现象也属正常,人们都忙于当下的事,关注未来的发展,极少有时间回头看看过去。 即使知道复盘的好处,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而无法做到定期复盘。

以我个人记笔记的经验来看复盘,我最初用「印象笔记」做一些日常记录,后来由于容量和同步的问题,改用「有道云笔记」。当有什么想法,看到什么有用的内容时,就一股脑放在笔记本里,但时间长了,只是把内容放进去,没有进行加工和整理,这些知识也就成了我的收藏,并没有真正成为我的知识,就好像买回来的书往书架上一放,只是一个摆设而已,并没有发挥书的真正作用。

我当然也知道整理笔记的重要性,每年写计划时也会给自己一个要求,要每周回顾笔记本里的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但是这个计划很少坚持下去,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几次也试着做了回顾,整理了笔记,设置了文件夹,把相关的笔记归类合并,整个过程比较耗时,但是收获很大。即便感觉到收获,后来也没有坚持下去。明知应该为而不为,恐怕这是最大的悲哀吧!

昨天听了一段马云在湖畔大学授课的内容,主要回顾了在最开始创业阶段的一些经历。他提到,在创立阿里巴巴公司之前创办过几家公司,这几家公司最终都倒闭了。但是他从这些倒闭的公司里学习到了很多的经验,在后来的创业中避免再犯重复的错误,才有了现在的一点成绩。这也是得益于不断反思和回顾。

无论是自己个人复盘,还是团队一起复盘,这件事只要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但是,与一个人复盘相比,更多的人一起复盘效果会更加的显著,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认知的盲区,如果有互补的队员一起复盘,ta们往往可以看到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带来更多的认知收获。

复盘是反思和回顾的类比,类比是为了更加形象地帮助人们理解一个概念。因此,真正的复盘本质上就是反思和回顾,复盘的终极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走好今后的路。由此看来,能做好复盘,愿意复盘的人都是对未来有期望的人。

为了美好的未来,请养成复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