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不在锁上(一):关注成长才更容易成功

in #cn7 years ago

高效的执行力,获得成功,本文探讨下心态上建设的反直觉的思考

先摆观点:把注意力放在成长上的人比把注意力放在成功上的人更容易成功

压力脑和理性脑

人有选择的自由,任何时候有选择自己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的自由。

很多人认为压力越大产出越大,deadline是最大的生产力,但实际上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却得到不同的结论,

前脑额叶和杏仁核是人类的两个器官,前脑额叶用于逻辑和抽象思维,杏仁核是人类做出应激反应和情绪化反应的部位。有一个概念叫做: 杏仁核劫持:在情绪化的情况下,杏仁核会控制理性思考的那一部分大脑。

人类的文明基本上建立在前脑额叶上。

杏仁核的过度刺激,第一有损健康(长时间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第二让人不理性,做出情绪化和过激反应,第三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要澄清的是,不是说我们不需要杏仁核,不需要情绪。只是除遇到危险帮助做出应急反应等极端情况下,前脑额叶才是提供有效和成长进步的源泉,而杏仁核功能一旦启动,情绪将成为大脑的主导,而造成前脑额叶功能关闭,非理性思考。英文中有一个词叫做杏仁核劫持(amygdala hijack)

有一个视频专门讲到这一点: Amygdala Hijack

专业解释: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mygdala_hijack

如果人处于情绪化(杏仁核劫持)的状态,通过内心数秒和深呼吸的方式,重新让前脑额叶开始工作。

痛苦和错误的经历最好的措施是平静的接受它,如果有情绪,通过上述方式让自己平复下来。应该激发起我们的前脑额叶的思考,得出改进和行动方案,平静的执行即可。

拖延和执行力

普遍认为deadline是解决拖延最好的良药,而我认为成为 进取型人格才是防止拖延最有效的方法。

很多人认为焦虑,不安全感能让人进步,但我认为焦虑感和痛苦本身并不会让人进步。

关于拖延

想象一个场景: 假设这一天你白天到图书馆其实,因为一个视频很有趣,你拖延了一个小时,这时候,是什么样的情绪状态更容易让你重新回到工作中:

比如开启自责模式的杏仁核,如果一个人总是自责,让自己承受情绪的痛苦,他会更倾向于逃避或合理化痛苦,刚开始可能在压力下可能会停止拖延,但反复自责带来的痛苦,进一步造成拖延,最终损失厌恶,破罐破摔,恶性循环。

与之相反如过先不要自责,接受时间已经过去,而自己已经浪费掉的事实,平静情绪,调动元认知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工作上来。就会更容易,更有效,更心平气和获得执行力,离开拖延的困扰。

面对情绪来袭,不必打压,不必自责,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应该做的事情上就好。(这个简单的“不必自责”同样也是坐享的最关键的心态)

心理学疗法有一个著名的森田疗法 Morita therapy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这里要指出的是:平静接受不代表把痛苦合理化,而是理性的思考出解决方案,平静的执行。通过理性思考和行动解决问题。而非不断刺激痛苦。

因为痛苦本身并无意义,对痛苦的反思和成长才有意义。

对痛苦的反思并提和改进方案才能使人进步。

不去感受那些之前的失败和痛苦,不做情绪化,抓狂的表达,而是立足于现状,分析对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才是最好的办法。

关键时刻

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因为对我们的人生很重要,怎样才能不掉链子的?
我的思考是最重要的心态保持平常心最重要

记得士兵突击,最后吴哲和成才破解敌舰最后一道密码门的关键时刻,自我激励的一句话就是平常心。

要反复提醒的的是,保持平常心绝不是什么都不做,更不是懒惰懈怠,而是内心保持平静,让自己更专注更高效的方法。

遇到关键时刻如果积累足够就自然成功,积累不足就会失败。保持平常心才能保证正常发挥。

很多人认为要在关键时刻最后超水平发挥,最终搞得自己狼狈不堪。

保持平常心的前提是提前积累,成功的关键时刻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现状只不过是对过往的积累。

明白这一点之后思考就更加深入…...

提前积累非常重要,提前积累越充分,就更容易获得平常心,也就更容易最后成功

这时候就更清楚,deadline根本不是最大的生产力,提前积累才是最大的生产力,毕竟心平气和有条不紊才是最好的状态。

成功的痛苦和骄傲多来自于证明自己和和他人比较。

成长才是真正刚需,而证明自己不是。如何理解并建议这句话呢?

若把注意力放在成长上会更容易获得大众眼中的成功,而一个人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成功(证明自己)上,却更容易失败(演砸)。

其原理非常简单,关注成长会让人每一天都有高效,专注的工作状态,每一天都会快乐,都能扎实的体会到进步,。。。

而关注证明自己的人的人是,如果成功了我会怎样,别人会怎么看我,如果失败别人会怎么看。。。。

谁更容易获得“成功”,一目了然。成长若是完成,证明会自动完成。

成长和生命

生命是一个过程,不是瞬间。

一个很好的类比,成长如同积分,是依靠时间的力量,是每一天都可以真真切切把握好的。

通过反思调整,积累进步。

所以生命价值在于每天的成长和积累。

番外

之前我都会在情绪和焦虑的(杏仁核)压力下,贪多多求快,不去理解基本算法概念,简单copy code,造成了很多困扰。而我认真去读并记忆了Introduction of Algorithm的概念之后。最后编程是发现一行code清晰地反映出到了学的Ford Fulkerson,的一个基本概念,惊喜地跳了起来。

恩,衡量一个人聪明的程度,就是看他有多少清晰可靠的概念。

结尾小彩蛋

Khan Academy 有一个非常好的励志小短片,

You Can Learn Any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