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因为不用去幼儿园,小朋友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兴奋,想着第二天可以出门痛快的玩耍。
事与愿违,一大早就下起了大雨,看样子一时半会都不会停下来。孩子斜靠在沙发上,百无聊赖,眼光走神,对身边的事毫无兴趣。
看到这个情况,我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的状态,非常颓废的一段时期。
回顾过去,那时大学还未毕业,暑假宅在家,不想出门也不愿意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整天都是在看电视。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期,不但是荒废了宝贵的光阴,而且还要忍受空虚带来的折磨,真是太愚蠢了。
自从那个假期以后的几年,我都没再看过电视,想起电视节目都觉得有些反胃,真是一段可怕的经历。
空虚是一种折磨,不是每一个人在空虚的时候,都可以有办法摆脱困境,多数情况是越陷越深,痛苦不堪。
有的人会因此走上另外的邪路,比如吸毒的不归路。这种情况似乎越来越常见,有些当红明星被爆出吸毒丑闻,也时有见诸报端。
我认为人的精神总是会受到心理状态的控制和影响。要得到精神上的满足,需要获得自我及他人的认同,其本身与物质和金钱没有直接关系,物质只是正好作为现代社会最看重的价值标准罢了。
有被认同感,做事有干劲,生活充实,积极向上。反之则情绪反复无常,生活乏味,颓废不前。
为了让心智还在成长阶段的小朋友,尽可能避开这个陷阱,做家长的要以身作则,引领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直接影响个人做出的选择。
虽然不能确定自己的看法就是最正确的,但最起码能够引导孩子不走向极端。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平时的点点滴滴,都会产生作用力,望子成龙,还是先从自己做起。
真正能够避免空虚的做法,就是找事情做,做被认可的事情。无论是对孩子还是成年人,学习新本领都是避免空虚比较好的途径。
反正学无止境,只要愿意学习,总是可以找到题材。不行就换一个题材,直到有足够的兴趣做下去。
当孩子沉浸在学习进步的成就感当中,一定会有非常充实的感受。
人的思想无法被剥夺,包括孩子。终有一天,她会建立自己独力的思考,哪个时候,家长很难再影响他们的选择,价值观已经形成,家长一味的要求只能换回叛逆的回应。
再厉害的人物也不能保证可以培育出优秀的后代,更何况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家长尽量做好自己,其他的人生必修课就让孩子尽情发挥吧。
Have a nice day.祝一天好心情! @superhard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