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最近要買幾枝油性粗筆,由於不趕著要,可以慢慢找些便宜一點的。我同事去附近文具店看了一下,最便宜的大約是6塊港幣一枝,那真的是挺便宜了,不過上司省錢省得有點過份,覺得6塊也貴,叫我同事去某多買。
同事沒有某多,也沒有銀聯卡,也沒有微信支付寶,那就找我幫忙了,我隨便一看,也吃了一驚,雖然我知道某多的文具肯定便宜,只是沒想到那麼便宜,我隨便選了一個,4.56塊,6枝,換言之,香港買一枝也比在某多買6枝要貴。
所以,真的怪不得香港零售難做,我算是先驅者,早在約2006到2007年已開始淘寶,那時我用信用卡付款,雖然要給外幣手續費,但也完全值了,到大約2016還是2017年,內地銀行開始便利港人開戶口後,我也開了一個內地戶口,也申請了個內地副號,開通了內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不過那時候的我還只是少數,因為特意開一個內地戶口和號碼還是比較麻煩,除非你經常去內地吧,在這裡我也不得不說,內地的便利某程度只便利本地人,對外地人其實很不友好,好像我持回鄉證,想在美團買張例如博物館或景點票也買不到,因為做不到實名。支付也是,我記得當年如何沒有戶口和電話號碼,也開通不了微信支付,不知道現在是怎樣。
說回正題,近年支付寶和微信積極開發香港市場,終於談好了香港支付寶和香港微信支付也能在內地使用了,雖然只限商戶付款,不能個人帳號轉賬,但也已便利了很多,也吸引了不少香港人北上,也從而增加了對淘寶和某多的接受程度。
這種跨境消費的便利對本地零售是致命的,除非急用,我可以用更便宜的價錢買到品質差不了多少的物品,就像這次某多4.56塊買6枝油性筆,對比香港6塊一枝筆,差距可是6倍以上,你說零售店怎辦。
至於政府則是什麼都改善不了,起初鼓勵港人多北上是他們,到現在鼓勵港人留港消費的也是他們,到頭來政府又做了什麼?哈﹗
雖然只花4.56塊,但還是要報銷的,我同事收到我4.56塊的收據也忍不住笑了出來,然後計了一下,說會報銷回4.91港幣給我,過了一陣子,我看到她開始研究如何開通支付寶......
我笑死了,报销,流程复杂吗🤣不复杂还好,复杂都不想搞了吧🤣
複雜的,應該要經過六七個人,不過我只交收據就可以了😂
哈哈哈,那还行
还别说,拼多多上确实也能淘到不错的东西。
但也能淘到不好的東西 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