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by Rafael Hoyos Weht on Unsplash
前幾天大跌的時候,算是後知後覺,到了晚上才看到消息,不過就算即時知道,我應該也不會做甚麼,跌少可能想說正常,跌多可能就想著都已經跌了,事實上手上的主流貨幣的成本都遠低目前市場行情,都是幾年前留下來的,其實也不用想太多。
看到一則消息提到USDe脫鉤的事情,我老實承認還第一次聽到這幣,仔細看看是一種叫做循環貸的模式導致,我沒有過於深入的了解,直覺上我感覺像是次貸風暴的翻版,只是物件都換了名,一樣的東西不斷的換裝。
腦內浮現的畫面就是疊疊樂,其實積木就只有固定的數量,但不斷抽取下層的積木往上疊高,產生了虛假的龐大金錢流量。當然我這種比喻沒有嚴謹的思考過,只是腦中靈光一現的想法而已。
至於大跌炒底的事,我自己是不太敢想,感覺沒有那種直覺運氣,也沒有特別專業知識,感覺別人學習這些似乎都很容易,而我卻是沒甚麼心力再鑽研下去,以前曾經嘗試擺弄一下,結果都沒有持續拿著來得穩當,也就安於當一個持有者。
以前玩了一陣子加密貨幣的槓桿,其實根本甚麼都不懂,以為看幾個數字,就覺得自己看到了捷徑,也幸虧投入的金額小,暴倉歸零也不至於讓我一蹶不振,只是會覺得自己用了那麼久,根本就是夢一場,所以後來我對槓桿是謝而遠之,即便他換了一個說法包裝,也要警覺背後就是槓桿的樣子。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
循环贷?叠叠乐?
你说那个虚假的庞大金钱流量是不是属于泡沫经济?
你这心态挺稳啊!手里币成本低,大跌也不怕,还能避开杠杆坑,比瞎折腾强~
我就是那个连汤都吃不到的
😂😂我也是
居然还能包装😱换汤不换药啊
是啊,舉另外的例子來說,龐氏騙局也是同樣的方式,只是賣給受騙者的東西不一樣,而很多人只在乎賣的東西,而不是關注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