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另一個角度看陳橋兵變

五代十國是歷史上的混亂年代,以前在課堂上這一段歷史是被草草帶過的,之前因為好奇,特別了解一下,才知道五代十國大致上的架構。


簡單來說五代十國就是延續唐末的節度使制度,而節度使權力過大,甚至在外形成次級政權,而五代各朝的領土則比以往的朝代縮水不少,因為拿這些節度使沒辦法,光是應對北方外族就夠頭痛了。

那有趣的是為什麼趙匡胤可以終結這個亂世,我只在課本上學到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強幹弱枝,然後就橫掃這些節度使,雖然統一之後領土比唐朝來得小,但至少是完整的國家。


今天在看一個歷史說書人講解這段歷史,雖然說沒實質證據說他講得一定正確,但邏輯清晰合情合理,算是解釋了我上面提到的多年疑問。以前我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只覺得是矯情,也覺得古代人怎麼這麼好呼嚨。

這位說書人提到,趙匡胤想做皇帝這是不用去懷疑的,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被半推半就的並不是他,而是隨隊的兵將。如果趙的心腹在軍中扇動原本不想搞事的人,情緒一時高漲就加入了,就算冷靜一點沒加入的人,也會軍中曾有過這種舉動,之後難免會傳到朝廷耳中,相當於被入了投名狀。

所以即便趙匡胤本人矯情的推辭,這些人也不准他推了,因為回去他們有可能被抄家滅族,加上改朝換代都有財富權力重分配的機會,現在起事就跟著的分一杯羹的機會肯定大一些。


五代的更換大多是兵變這個劇碼,多半得位後會劫掠百姓一陣子,為了壓住民怨,再分派心腹手持重兵把守,把兵權分散出去,然後第一代皇帝死了之後,手持重兵的再重複一次同樣劇碼。而趙匡胤則約束部下不得劫掠,所以得位後民眾反抗較少,也才能進行強幹弱枝的制度。

雖然宋朝這套方式,也造成軍事積弱不振,以前看神鵰俠侶的時候,總是會覺得宋朝到底在幹嘛。但了解唐末與五代十國後,才知道當時的環境,若是不這樣做,只會繼續混亂,武人權力過大,兵變過於容易,所以才將權力集中於中央。

Photo by oo verthing on Unsplash

Sort:  

Congratulations @azazqwe! You have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achievement on the Hive blockchain And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New badge(s)

You have been a buzzy bee and published a post every day of the week.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board and compare yourself to others in the Ranking
If you no longer want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reply to this comment with the word 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