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投資最重要的事 Part.3

在台灣的投資訊息中,很容易看到所謂的"無腦"定期定額某個項目,我覺得原因出自並非每個進行投資的人都對投資本身有興趣,對金錢的興趣更大,聽到投資裡面的各種術語就會頭昏想睡。


書中提到如果只是想獲得市場報酬,也毫無異議的指出就是投資類似VOO這種ETF,也不斷提醒要贏過市場報酬需要的付出。當人們認為認為某一項資產類別非常好,無論價格高低,有錢就是買入的時候,很容易產生購入價格過高,一項好的投資也會變成差的,甚至承擔過高的風險。

作者也以過去的漂亮50為例,每間公司都曾經來到本益比80-90,當時肯追逐的人也不在少數。後來股市降溫後,本益比都低到8-9,意味者這些在高點買入的投資者損失了90%的資金。他們買的公司也的確是是好的公司,只是買在錯誤的價格,而該次的投資行為就是失敗的。


作者也多次在書中提到一句話,好的買進是成功賣出的一半。我常聽到賣出比買進來得困難,但如果成本足夠低的時候,只要賣出不是讓資金閒置,多半不會是太錯誤的決定。可能也需要細細比較目前資金所在的池子與想要新去處的效益風險,才是更重要的決策點。

另外書中提到的一點,算是我新接受的觀點。上面提到買進價格的重要性,而最好的買進價格,往往是賣方不得不賣的時候。這邊指的不得不賣,像是開槓桿被平倉,或著是當股市下跌,因為財務或心理因素,不得不出清結算的投資者。


我自己想的是,同樣的在這種時刻來臨時,購買者也要有相對應強度的心理與專業,才能夠接下所謂好的買進價格。這也呼應到前一篇提到的,逆流而行的困難,情緒很容易受眾人所影響。

這也是追高殺低容易出線的原因,而當低價買入的機會擺在眼前時,也會因為市場氣氛,讓人們浮出再看看再想想的情緒。直到有人開了第一槍,才會蜂擁跟上,運氣好的是買在合理價格,運氣不好的就是看誰接最後一棒。

Photo by Salvatore Tonnara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