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投資最重要的事 Part.4

目前閱讀到本書的第五章,是關於作者對風險的定義,投資中報酬往往與風險相關,我之前也常提醒高風險不一定等於高報酬,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麼來提醒讀者的。


作者指出很多金融業者,會把高風險包裝成波動性大,讓業餘投資者誤解為是一種周而復始的感覺。他也點出風險其實並不能用波動性來代替,而是要想成賠錢的可能性。

而在經濟繁榮的時候,常會聽到有人鼓吹"想要賺更多的錢,就去承擔更高的風險吧!"。風險高的投資,必須提供更高的預期收益,才能夠吸引到更多資本加入。但很多人看到亮麗的過去績效,就忘了這些預期收益不一定會被實現。


假設在定價公平的情況,風險越高就代表著幾件事可能性越高。1.更高的預期收益,2.獲得較低收益的可能,3.損失的可能。雖然這一段話以前的我也能夠理解,但在高收益面前似乎就會有點選擇性忽視,像是作者所說的業餘投資者,用波動性去替換風險這個詞。

所以我們誠實地來看,投資就是不想賠錢,或著用機會成本角度來看得少賺錢,至少要不被通膨吃掉本金。作者也呼應到前面章節提過的買進價格,當一項四平八穩的投資,眼前的報酬率並不高,但若是買在好價格也會是一個不錯的投資。


而投資的風險也有部分,會來自眾人的過度期待,因而錯誤的判斷風險。假設有個動人的題材,讓投資者有預期的潛在高收益,總是會有越想越對的跟進者,價格也不斷攀高,風險也就像疊疊樂一般,越後手的人倒下的風險越高。

後手的價格一定買得比較高,但因為比先買者有更高的收益預期,所以才會願意承擔上更高的風險,但這個收益預期是否正確? 承擔風險也往往關係到對各種情況的推測,自己是否已經設想過最壞的情況了?

即便設想了最壞情況,要是以極低機率出現了更壞的狀況,有的時候就讓投資者萬劫不復。作者用了一個有趣的虛構故事舉例,有個愛賭馬的人但逢賭必輸,直到有天一場比賽只有一隻馬出賽,他就四處舉債ALL IN,結果比賽中途這匹馬逃出賽場了,總是有更糟的情況會讓人意想不到。

Photo by Ahmed Ali on Unsplash

Sort:  

@tipu cu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