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投資最重要的事 Part.6

這本書連續三個章節著墨在風險上頭,可見定義、認識、控制風險的重要性。控制風險在順利過程中,很難發揮作用,甚至有可能會拖累報酬的,但它的重要性卻是非常必要。


作者以房屋的耐震性為比喻,很多結構缺陷都是在地震之後才被發現。當然在台灣這種地震帶,尤其是1999年後對於房屋抗震要求提高,買屋者也會將此項列為重要參考條件,但在很久沒有大地震的地區,就有可能會忽視了這個因素。

所以風險控制的策略在沒有經歷過熊市時,也是很難被驗證,在市場繁榮的時候難被觀察到。有些人會以承擔相同風險獲取更高利潤來做風險控制,聽上去挺好的,但更好的是,獲取相同利潤承擔更低風險。


兩個說法聽起來有點相似,但我同樣用作者舉的房屋例子做引申,建商在同樣的抗震程度建造更高的樓房,跟同樣高度的樓房加強抗震程度,兩種說法一聽下來,愛惜生命的人可能會選擇後者。因為前者蓋得再高,還是同樣有機率倒於地震,不如加強防震工程來得好。

投資有點類似於建房,而且是充滿意外的環境中,一個事件就有可能讓剛有起色的資產歸零。風險控制的作用就是讓投資在意外之中,不會產生全毀的情況,甚至做得更好,只會掉下部分磚瓦,而沒有傷筋動骨。


所以回到我說的引申,要是一開始的風險是不低的,在相同風險下追求更高利潤,的確還是有點功效。但相對犧牲這部分的利益,維持原本相同的獲利,追求更低的風險,減少下跌幅度,甚至避過該次意外,可能都是更好的結果。

要是每次的重新嘗試都得從頭來過,那真的並不是很多人能辦到的,的確有些人能做到,但屬於非常少數。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只是遭受部分失敗,能夠東山再起的人也很不容易,但肯定比每次從頭來的人容易。

章節中還有提到,一段時間的市場向上,安穩的情況,都可能讓投資者漸漸遺忘,自己正在參與風險。而黑天鵝一直是風險控制必須去預防的,避免自己因為一個突發性的事件,而讓原本自己滿盤的計畫全部翻盤。

Photo by Sara Cervera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