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劳德的第一次东欧奇遇

in HIVE CN 中文社区24 days ago

image.png

今天我们继续聊《红色通缉》的作者比尔·克劳德在东欧的冒险故事。当比尔·克劳德在波士顿咨询集团工作时,主动提出想要参与与东欧相关的业务。当时冷战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西方公司尚未将目光投向东欧,因为这些国家之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于是,作者被派往伦敦办事处,负责东欧业务,但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很快,机会来了。

作者在东欧的第一个机会是前往波兰调查一家国有的公共汽车制造商。这家之前实行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在经济巨变之后经营困难,需要进行私有化改革。他们要为参与这项计划的世界银行提供私有化改革方案。

作者到达波兰这家公共汽车制造厂位于波兰的一个二线城市。他刚到那里时的观感是破败衰落、物资匮乏,食物也非常单调,肉类只有猪肉,而且菜上都要涂上一层厚厚的油。其实,看到这里,80后应该还是有些印象的。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和这些东欧国家的生活条件真的是差不多。而作者下榻的宾馆,虽然是当地最豪华的招待所了,但条件也是简陋的,晚上连暖气也没有,也没有热水供应。

第二天,作者见到了公交汽车厂的厂长,厂长非常殷勤地招待了他。在参观工厂时,作者发现厂长的办公室里有一台电热取暖器,他想到了自己房间里的寒冷,就说想要一台这样的取暖器。结果厂长说:“哦,你知道吗?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我们会找一位女人来给你取暖的。” 虽然听起来有些搞笑,但这也体现出了计划经济下的一些特点。这位厂长如此殷勤地招待作者,是因为这家国有企业已经严重亏损,无以为继,他希望作者的报告能够为他们美言几句,从而获得世界银行的贷款维持企业的运转。

而这家企业之所以能维持下去的原因在于计划经济时代,他们只按照政府的指定计划生产市面上质量最差的公交汽车。因为是政府下的订单,质量再差也不会没人要。其次,这座汽车厂是这个小城市的支柱产业,小城的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依靠这个工厂生活。如果工厂垮掉,很多人的生活就会没着落。

厂长主动提出找一位女人来给作者暖被窝,也体现出了计划经济下掌权者独断专行的意味。在这样的制度下,价值被完全扭曲,人的尊严和意愿根本不值一提。这位厂长肯定在他任职期间,用自己的权利和手下的女员工发展关系。所以在他看来,这个根本不是一件需要得到对方同意的事情。事实上,在中国的企业改革之前,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比如东北地区的一个企业,也是工厂社区的模式,整个城市上所有人都是为工厂服务而存在的。而在文革期间,家乡的留城青年有多少个回城名额,很多人为了得到一个回城名额,被迫屈从于村干部的威逼利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