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下自成蹊 #01

in HIVE CN 中文社区4 years ago


pixabay

這個標題有一點偏離了當初這四個字的原意,但我覺得蠻貼切的,先解釋一下,再請讀者慢慢讀下去...😊

一定年紀之後,我開始反思過去人生比較年輕時的一些看法感覺,然後對照自己現在的位子(年紀),從中發掘一些很有意思的道理。這不就是【時光】所帶來的效果之一嗎?

例子之一是,年輕時,例如在大學生時代,對於年紀大小常常是用大幾來區分的,我記得當時,大一新生是菜鳥,大二開始有正式大學生的感覺,大三大四常常被叫老骨頭,研究生甚至是社會人士的學長姊等,常常就是被歸類為"骨灰"等級,不再區分了...

現在看起來,實在是很好笑。對我來說,現在的大學生,不管大一或大四,甚至研究生,我都覺得,反正都是學生嘛,哪裡有什麼分別... 現在的年紀分野,變成是以年紀的十位數為分界,三字頭、四字頭或是五、六字頭之類的。

那麼,當時的我,如果有機會跟現在的我對話,能夠理解現在的我嗎?意思是,不是從字面上去理解我說的話,而是能夠感受到這樣的認知。我還蠻好奇的,是否人就是一定得走到一定階段,才能得到一定的認知能力?

當然,一個好玩的反例是,年輕時這樣的年紀分野,其實一直會延續到現在,但僅限於年輕時交往的範疇。所以,當年叫學長的,即使只大我一兩歲,我還是恭恭敬敬,因為這是延續了當年時空背景的互動模式。反之,在後來認識的身邊同事或朋友,如果只是大我一兩歲,我可是完全不會有先入為主的恭敬態度,只會覺得咱們年紀相近而已啊~~~~~😄

例子之二,是關於兄弟姊妹的定位。這有一點點小複雜,需要您耐心體會一下。這麼說吧,當年年輕的我所面對的叔伯姨嬸們,不管是爸爸這邊,還是媽媽那邊,舉例來說,媽媽那邊,媽媽是老大,下面有幾個弟弟跟妹妹,大舅二舅三舅,大姨二姨等等,每個當然都是個性不同、際遇不同,但他們兄弟姊妹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結構,這與他們存在與否以及出生順序是有關係的。

當年的我,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關係結構的來源是什麼,就只是接受了這樣的結構來認知,我自己所處的親戚的樣貌。這也很自然,因為這些是不會變動的。就算有人過世,他依然存在在那個關係裡面。

等到我後來自己開始成為長輩,甚至我自己都產生"後代",成為我兒子或是外甥們所要面對的親戚結構的創造者,我才意識到,這些親戚結構,其實完全就是充滿偶然與意外... (以下例子韋任意虛構)

哥哥婚外情意外留下一個兒子,妹妹很想懷孕卻老是生不出來,最後晚年很不容易人工受孕得到一子,我自己在決定是否生老三時,猶豫許久..最後決定不生了...

看看這上面的描述,所以我如果在裡面,我孫子(如果有),所要面對的親戚結構(表舅、表姨、舅舅、阿姨等等),其實充滿意外與偶然,原本可能存在的、原本不會存在的,最後只剩下最後事實,然後往後存在八十年,並繼續影響日後各代。

當你一但開始這樣思考,就會發現,自己只是這時光時代的一個結果,既不必過度執著自我,也能夠感受到自己與這上下世界的無窮關聯哪~~~~

這樣反思之後,開始對於許多現況不再執著。因為許多看似具有存在合理性的人事物,其實是來自於時間,對於他們存在的加持,而不是一種理之必然。

是否,下自成蹊,聽起來就很符合這樣的情境呢~~~~~😌


【時光】玄妙、幽微、永恆的主題


pixabay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