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算法包围的我们

in HIVE CN 中文社区19 days ago (edited)

续费chatGPT的时候,无意中看了下套餐的一些内容介绍,如下图,

ChatGPT-10-19-2025_03_58_PM.png

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分为Plus和Business版本,我用的是Plus版本,两个版本有什么区别呢?

这次我特意留意和对比了下,其它的不说,其中Business里有一条说明引起了我的注意,

内置隐私保护措施;数据绝不用于模型训练

而再看Plus版本,是没有这一条的。

那么我的理解就是,按照OpenAI的介绍,既然Business里保障有“数据绝不用于模型训练”,那么没有写这条保障的个人Plus就意味着其用户数据很大可能会被用于模型训练了?

这让之前我一直对OpenAI的所谓用户隐私模式保护还觉得挺赞的。而到底有没拿用户的数据去训练,我们没法确切得知,因为这个是属于黑箱模式,我们作为用户是看不到背后的运作模式,现在看来,这些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前几天看过一个采访视频,其中提到了一个观点:短视频的流行,导致了表达极端化,我对此还是很认同的。

平台商家为了吸引用户,做了很多背后不为人所知的“动作”,最典型的莫过于“算法”控制了,美其名曰是为了用户更好的体验。

其实呢,这些算法背后最终都是平台所控制,换句话说,平台想推给你什么样的内容,你就得看什么样的内容。作为用户的我们,几乎完全失去了主动权,就像被填鸭子般,不仅陷入了信息的茧房,长久下去,甚至还容易逐渐丧失去一些事情的判断力。

比如假如突发一个新闻事件,平台在算法的掩护下,故意推送一些不利于某一方信息的话,很容易会造成舆论一边倒,甚至网暴。

换句话说,控制了算法,就很容易掌控舆论的导向,从而很容易滋生许多隐形的利益,进而输送利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同一个行业的两个商家,其中一家跟平台有密切合作,平台很容易通过算法“照顾”其中一家,即便大老板不会这样做,那下边的二把手、三把手。。。只要有利益输送,就一定有办法做到。

早些年每到傍晚时分,某知名网上平台大楼外,总是停满了各种名贵车,很多都是按时来接送店小二的,你别看店小二在平台里只是个普通劳动者,但到了有需求的商家那里,自然就成了香饽饽,千金难买,一人难求。

karlsbad-9718003_1280.jpg
Image by Rob from Pixabay

除此之外,当下结合AI的发展,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声音,还是图像,或者视频,现在都很容易伪造了,即便当下的视频伪造后还是容易看出来,但按照AI的发展速度,总有一天做出来的视频足以以假乱真让人难辨真伪,到那个时候,大量的内容出现,我们真的就生活在了无法辨别真伪的时代。

除了算法,平台商家还做了很多动作,比如为了更好赢得用户的注意力,故意将视频的音量往上拉一点,音乐再往上拉一点,导致所有视频平台大家都在比谁叫得更响。

手机里有 HDR,就是屏幕变亮的这个功能,本来是个很好的功能,但一些广告为了吸引用户注意力,比如你刷到朋友圈里面某个东西会特别亮,或者看到一个平台上面特别亮,甚至感觉刺眼,那么就是这个厂商开始用 HDR 广告抢你的注意力。

至于那种臭名昭著的“摇一摇”、手机稍微晃动下就弹出广告的,那就更别提了,几乎是反人类的。

类似很多的“下三滥”手段很多,大家都在疯狂的内卷,一次次,一天天地刷新着我们的“新三观”。

表面上看我们拥有大量丰富的内容,实际上是被各种手段和算法包围和算计了。

Sort:  

深有感触,现在我自己都在分辨那些就是情绪的输出,以前似乎还觉得这条视频不看完有点不好意思,现在直接划过去了😂😂

按照当前AI的发展速度下去,以后真的是真假难辨

听你说完,感觉我可能也已经被操控了🤣

接下去得和好友有个特殊的暗号了,只有提到那个暗号才是真人,不然都算作AI,哈哈哈。

天王盖地虎?🤣

摆在明面上的都是大数据想让你看到的

我就说我手机统一设好的亮度(非自动)有时候玩手机亮度会变,我朋友还说我眼花了吧
幕后真复杂,想到热搜好像也是超能力居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