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走钢丝



ek6OP1XwYsMxHDg4_IMG_6507.png
TpTZQX7GnAgvdXWm_IMG_6506.png
04MfFZtXFbfwF6ST_IMG_6505.png
18BhCaCIZpNEJRBQ_IMG_6504.png

导师A的批注像手术刀,唰唰划掉整段文字,红色标注刺眼如警戒线:“这段涉及敏感数据,删掉,不要给自己挖坑。”光标在屏幕上虚弱地闪烁,仿佛我那些被腰斩的论点在无声哀嚎。
导师B的邮件却带着谜语人的微笑:“这个问题嘛……可以用春秋笔法。”附上的参考文献里夹着三页哲学著作截图,我盯着那些弯弯绕绕的术语,感觉自己在破译达芬奇密码。
电脑桌面上,两个版本的文档并排躺着,像一对吵架的连体婴。凌晨三点的咖啡已经凉透,杯底积着半寸焦虑。改到第七稿时,发现自己在“直白”和“含蓄”之间劈叉——左脚踩着导师A的雷区警告,右脚悬在导师B的学术优雅理论之上,胯骨轴子都要裂了。
室友看我对着屏幕龇牙咧嘴,幽幽飘来一句:“你现在的表情,像同时被洋葱熏了眼睛还要保持蒙娜丽莎微笑。”书架上那盆多肉不知何时枯了两片叶子,大概是被我反复修改的文档吸走了元气。
最绝的是上周两位导师隔空交锋。A老师提到“学术安全”时,B老师眼镜片突然反光:“思想的价值在于突破边界呀。”我在投影仪前疯狂点头,颈椎发出抗议的嘎吱声,活像个人形摇摆秤。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

Sort:  

哲学生讲话好有趣😂这个论文必定是精品💯💯

这文字水平,羡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