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百萬美元的投資課(中)

in #cn6 years ago

moonlight-2853073_640.jpg

前情提要:一堂百萬美元的投資課(上)

看來在百幣瘋狂的階段,多談點投資失敗經驗,應該對大家是好事才對。所以,我決定囉嗦一點,改成三集好了。這一集我談一下我對於新創團隊運作的感受。

且聽我繼續道來 ...

上一集我已經稍微說到,這一切是慢慢有跡可循地發生了。當然,這是事後來看的。回想起來,所有的「當下」都只能在事後去推敲蛛絲馬跡,然後拍桌拍腦袋說,「對啊!當時怎麼這麼沒警覺~~」其實,這可能是人類的錯覺,我發現人類對於所有不確定的事物,都傾向用「當下應然」的參考系統來認知

如果現在覺得當時很奇怪,當時為什麼不覺得?原來,「事後」本身就是「諸葛」,一切所謂真相,都只有確定之後才看的清楚。當然,按此邏輯,萬一萬一,這項目未來還真的平反了,活了,原來的現在這個「當下」的所謂真相,反而在未來的「當下應然」參考系統裡變成了誤解,然後我們在未來端著香檳慶功時,彼此談到此刻時,說我們一定是因為損失慘重而判斷失準 ... 按邏輯來說是這樣的,當然我沒指望這一天有可能。

簡單說說這項目的基本構成:有個大體系,這體系邏輯是希望能改進既有各種法幣與虛擬幣的供給量決定方式,改由一群特殊代幣持有者來當中央銀行,流通幣的發行量因此可隨時增減來適應體系內的經濟活動規模。思想很特別,企圖很遠大,可以慢慢從小的商業與經濟活動一個兩個開始,慢慢長大擴增。這體系是自洽的,完美地詮釋了經濟活動對於流通之所需。然後,這體系希望成為虛擬幣與法幣間快速轉換的橋樑,因此相對於其他加密貨幣體系,更能夠慢慢滲透進當前的法幣經濟。這裡也借鑑了比特股的錨定資產邏輯,有很多類似的設計。你可以想像,這裡面有多少可能性,一如比特股可以發行各種資產,這裡也有類似規劃。

最開始的子項目,當然是專屬的交易所。於是交易所成為最早開始運作的部分,慢慢等待其他部分完成,拚好拼圖,最後兜成那個美好的體系。只要那個體系的基本運作成形,放大規模與複製,那就簡單多了...

我其實還是為這想法深深著迷。我甚至覺得,這可以是我一生的使命。不是指這個項目,而是這項目背後那個我自年輕時代就非常嚮往的一種邏輯,這點我有空再談,這裡就不展開。

回到這項目的實際運作。簡單來說,大概可以分成三類人:第一,核心公司(稱為A公司);第二,交易所(稱為B公司);第三,由早期投資者構成的社區人員包括我(稱為C,community)。第三類之外,有些可能是交易所的交易客戶,或是投資很少,不太參與事務,數量也不是太多,就姑且忽略之。當然,A與B的員工也部份具有C的概念了。

雖然是出自同一個大概念體系,但他們很強調A與B不同,在法律上也刻意區別,未來還有更多子項目實體運作(也可能發行專屬新資產)也可能是類似邏輯繼續下去,只是目前只走到了把B分離出來。但A的業務根本還沒能展現在投資人面前,據說是法務、行政與機構投資方面的工作居多,因此只有B的活動似乎代表了A。

所有已發行的資產都在B裡,連beta都還不是,當然這些資產都沒辦法轉到外部交易所去,這是我稱之為虛幻國度的資產,其實不過就是電腦裡的數字罷了(當然,比特幣也是)。算一算,除了外界正式的加密貨幣可以存入之外,這裡已經有5-6種資產,以一種只有內部有在follow的人才能理解的方式彼此關聯著。

好吧,傷心事別多說。咱們談項目運作。話說創辦人裡有一位靈魂人物,姑且稱之為G(god),G是負責以代碼建立這帝國的主體,所有構想幾乎也來自他,說他是這國度的上帝不為過。上帝當然不受A跟B限制,這世界沒有代碼還能玩個鳥?於是眾人在談話平台上日夜等著聽著,上帝又有什麼進展了,又要告訴我們什麼好消息了... 消息與交易所的各種資產之間的相對價格有微妙關係,C裡頭的人,彼此之間,是締約的盟友,但在交易所之上,卻是競爭的對手...

偏偏,G有著很多開發者都有的任性性格。偏偏,眾人通常就會覺得,天才就是這樣,靠他就對了。G可能今天高興,於是把A公司今天的高層開會內容給不小心走漏了;一時興起,就決定發行一個神祕的資產,看你順眼他就給你一個;心情不好,決定體系內的某某規則要有所調整,於是你想半天決定的配置方式又得跟著變...

你以為我對他很不滿。不,我至今還是難以相信,上帝是個平凡而庸俗的小偷,儘管這樣的指控已經甚囂塵上。我是從我說的懷疑時期開始,慢慢把G放回一般人的地位,但我至今仍會等待最後有證據支持再來論斷。我總覺得,能夠想出這些東西的人,不會有這麼無趣的偷竊心態。

話說,G橫跨在A與B之間,呼風喚雨,其他官方人員都對他尊敬有加,儘管或許有不同意見,但似乎從不檯面化。事後,我都可以理解這些官方人士。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當下應然」裡:

我雖然覺得這樣不妥,但某某某都支持G,G也對我的提案不理睬,算了,或許他們自有理由.... G這樣做不對吧!怎麼可以這樣做事呢?可是代碼在他手裡,難道我要為這件小事鬧得大家不開心?...G一人獨撐大局,不應該也不合理,趕緊找幫手,誰來找?G吧?

社區裡不乏偶而出來放炮質疑的人,但G總是親切誠懇以對。其他人,因為早期投資,在帳面上都算有賺錢,對於G也都心存感激為多。進度不如預期,就只能等待... G這會兒發生小車禍,昨天又熬夜趕工,甚至預計要展開新人生結婚去... 項目的表面進度,跟著一起走走停停....

而就在後期眾人耐性達到頂峰之際,戲劇性的事件,粗暴地把G從這盤棋裡拿走。G的消失,讓一切不合理、質疑、不滿全部浮上檯面,A的人,B的人,更多的C的人們,漸漸發現每個人的「當下應然」因為G的消失而各自發展新版本了,爭吵、指謫、指控、解釋、離職、擔責任.... 戲劇一齣齣上演。我們做為第一排觀眾,原本還在等著後面第二排、第三排... 很多很多的觀眾以後慢慢到來,突然發現,台上劇組、燈光、化妝吵成一團,甚至有人也衝上去加入了...

原本台上有寫著我名字的一盞小燈,上面亮著一百萬美元,燈滅了... ^^

今天看到有一位公開發表離職信。他說,他過去任職期間,盡心盡力為項目奉獻,從沒有機會接觸客戶的資金,所拿工資也是用體系資產支付的,而不是法幣。去年十月就停發了。他認為他雖然還是認同公司願景,但自認繼續留下來也沒有辦法幫助這項目恢復了,所以選擇離開,但是以C社區的一員繼續配合可以協助的地方。

這位是職稱有C開頭的那種CXO之一。看到這信,我幾乎可以自己想像出所有曾有官方身分的人,寫出屬於他們的「當下應然」的離職信,甚至包括G。於是,這一整件事情,就變成一個無主孤魂,沒有人有錯,你無處可指。於是指向上,一切都是偶然的不幸

「我們都不希望這事發生哪!」所有人都會這麼地說。

我繼續坐在台下座位上,把我的「當下應然」抽離劇場,放到人生旅程的層次裡來品味。

好啊!這齣新戲也不錯!今朝有戲,今朝看。

諾大的戲院哩,遲早會空蕩蕩無一人。等我寫好我的看戲心得筆記,我就會轉身離去。

會的。我會記得關燈跟關門。

晚安。

下一集再敘囉。

cinema-2093264_1280.jpg

images - pixabay

Sort:  

我有幸也上过价值百万的投资课,不过不是美元,是RMB。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几个人坐在会议室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年轻啊,意气风发,还记得有人说算一下多久能收回成本吧,结果马上被鄙视回去。竟然考虑收回成本?先定好我们的规划再说。结果一周定好项目,两周资金全部到位。就像刘老师说的,一开始大家账面上有盈利,所以G先生呼风唤雨,大家也都没啥太大意见。慢慢的,经历了政策的突变、人事的变动、竞争的加大,再到G先生的因故退出,直到现在,用刘老师的话说,这项目已经和植物人没什么区别了。

现在看,当时的当下有错么?有错,也没有错。错就错在站在当时的当下看当下,没错的是当时如不站在当时的当下看当下,那又不是当下。

“缠中说禅”的那句“当下,只是一种破的手段,能当下只是第一步,而真正要破的,是当下本身”,我始终无法理解。最近突飞猛进的量子力学,貌似能科学的解释《易经》中的阴与阳,期待着有一天量子力学能真正的给我们解释,究竟什么才是当下。

難得一見的好回覆。謝謝分享!

谢谢刘老师的支持!

其实我第一堂课之后,又上了第二堂课,我就告诉自己,不能再同一个地方摔倒三次!

现在很多朋友说我谨小慎微,我也就一笑而过,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有深刻的体会,讲给别人听,他们也不会理解。用莎士比亚的话说“谁能阻止得了少年武士去赴死呢?他们听不到”

同时我也很庆幸,毕竟早摔倒比晚摔倒要好一些。

那個莎士比亞,我看他說的不錯,你去拉他來上Steemit?

哈哈哈哈哈,我想起李玟的名言:那个苏轼的词好棒我们也要请他帮我填词

回过头看这个G独揽大局有点草台班子的感觉,但是放在有A有B的情境下,作为C肯定是不敢质疑的——质疑了自己手里的筹码跌了有什么用?

是的,就是這種氣氛啊。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posting so beautiful a post to us

所有人都會這麼地說 我們都不希望這事發生 - 所以人多的地方有些人和事也不太能如意 堅持下去到最後 或是 轉身離去 層次也太深了 多謝劉老師 晚安

不扣氣。

感觉有点深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