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從市場定價還是主動當定價的一份子?

in HIVE CN 中文社区last year (edited)

在台灣地區將加密貨幣兌換成台幣,因為交易量小,所以容易產生較大的買賣價差額,想入場的人通常都會花比預期多一些的錢,想換回台幣的人總是換比預期少一些的數目。


當交易量小的時候,容易成為一些團體的操作機會,可以一定程度去控制市場價格,進而得到他們想要的利益,雖然都是在合理範圍的商業行為,但還是會讓一些散戶心有不甘,被這樣賺了一些差價走,像是蚊子一樣吸了你一些血也沒甚麼大礙,但就是不太舒服。

這也讓我想到我平常的嗜好電腦遊戲,裡頭其實也有很多市場經濟的概念在裡頭。我曾經在大學最後一年著迷的魔獸世界,除了與網路上的玩家共同組隊推副本外,遊戲裡頭有拍賣場的機制,我特別喜歡在拍賣場裡頭掏金,因為相比美洲伺服器,台灣的伺服器人數算少很多,我也在裡頭扮演影響物價的角色😅,將交易量較小的物資掃光,間接去影響物價。


後來魔獸世界開啟了所謂的經典服,等於把以前的流程再跑一次,讓廣大玩家可以回味以前的遊戲進程,以前掏金的方式卻行不通,主要是交易量不是以前在台灣伺服器可以比擬的,要做到一樣的事情就要更龐大的資金,而且做一樣事情競爭者也變多,比不過人家,所以那次就單純體驗遊戲副本而已。

另外一款遊戲Path of Exile,是由紐西蘭的遊戲商發行,十年之間也斷斷續續地遊玩,直到最近一次回鍋,才逐漸對遊戲內的市場有所了解,之前甚至聽過一對夫妻遊玩這個遊戲,丈夫熱愛遊戲內容,卻對交易興趣缺缺,妻子則是喜歡幫丈夫交易打來的寶物,對遊戲內容沒興趣,算是蠻有趣的故事。


這次遊玩體驗的部分是當一個做市者的優勢,我以前在遊玩的時候總是當接單者,拿著自己打到的物品去市場找收購者,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的東西不只這樣的價格,但為了省時間也就讓收購者賺一小筆,因為求方便求快,長時間下來累積下來被摳去的部分就多了。

直到我自己當了掛賣的人,才發現當做市者的好處,擁有定價的話語權,也可依據實際買賣的熱度來調整價格水平,當然像前面提到的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交易,想專心遊戲內容,在這款遊戲之中提供他人懶得做的服務就是商機,不管事遊戲中的內容,或著交易這一塊都是,他們想要立刻得到交易的結果,而我是在市場提供這些人方便性。這也反映在現實社會之中,有需求的事情但沒有人要做,那做這個行業薪水自然就會變高。

在加密貨幣的交易所裡也一樣,掛單者的手續費會比接單者來得低,交易所提供這樣的差異,也是希望做單者多一些,因為很多想快一點交易結束的人都會選擇市價單去接,如果一個交易所的單量少就會變成開頭講的台灣交易所的狀況,讓使用者用得不舒服,要是有其中一間能做起量來,可能大家就會往量多的交易所聚集,形成雪球效應。

Photo by Renate Vanaga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