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財富是為了幸福,還是解決痛苦?

in HIVE CN 中文社区last year (edited)

昨日公司對面的餐廳來了一台法拉利,閃亮亮的紅色特別顯眼,原來是個網紅來為餐廳拍片,不知道是業配還是單純推薦就是了,專業的攝影團隊就知道不是一個普通的youtuber。


由於他的車門上有他頻道的logo,我才知道他是個影片創作者,訂閱人數也有30幾萬人,每部影片片頭都有他與車子合影的片段,可能會讓觀看影片的人認為他是個有錢有地位的人,增加他影片內容中講到的內容、推薦的餐廳可信度,這也是現實社會的常態,當一個有錢人與一個普通人推薦的東西不同,如果普通人不是相關的專門人士,大多會對較富有的人信任。

主要是財富會讓一個人所見所聞減少限制,即便可能在一個地區最美味的食物是來自一間平價餐館,但有能力吃過當地各家高檔餐館的人,才能夠確定最美味的食物是這間平價餐館,換作是像我這種普通人,偶而吃個高價餐館,但無法全部吃遍,即便我已經嘗過最美味的食物,也無法完全確定我最喜歡的食物是不是在我沒吃過的餐廳裡頭。


這也讓我想到聽過的一個說法,當財富到達一個程度之後,財富的提升並不能有效提升滿足感,當財富已經可以體驗90%的事物,再往上1%所需要的財富可能是成倍增長,像是坐飛機的頭等艙,再往上可能就是要有一台私人飛機,而這1%之中的事物也不一定是自己喜愛的,像是平時吃蛋糕麵包,有分平價高價,貴的不一定是自己喜愛的。

我曾經的經驗是,前些年衝動買了PS4,那時候很多熱門話題的遊戲都出在上頭,結果買了之後才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家機,玩沒多久就被我收起來放到櫃中了。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的快樂可能早就在身邊,並不存在未曾體驗過的事物上,我小的時候總是羨慕其他朋友,家裡有電視遊樂器,到了出社會有能力給自己買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喜愛,我還是比較鍾情電腦上的遊戲。


上述的到達財富一個程度,並沒有一個準確的點,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Daniel Kahneman 曾指出相比幸福快樂,用痛苦來衡量會更容易。他也曾經在TED演講上,提到的實驗是以是年收60萬以下為樣本,得出家庭年收達到60000美元後,金錢不能夠有效的提升幸福快樂。當然這個數字是好幾年前提出的,現在可能要增加不少就是😥。

所以我感覺當自己承受的負面感受能夠用金錢解決的時候,就代表還沒到達那個程度,可以透過努力工作來解決痛苦來源。避免比較來增加自己以為還欠缺甚麼增加煩惱,並且尋找真正讓自己幸福快樂的目標,並且朝目標前進,持有一定程度的財富已經擁有大部分體驗的機會,再往上也只是增加大部分中的一點點,與其花費更多的精神增加不成比例的體驗,不如專注從已經體驗過的事物找到可以讓自己幸福快樂的部分。

Photo by Levi Arnold on Unsplash

Sort:  

可以找到自己幸福快樂的部分,这个重点👍👍

也希望各位可以找到自己的部分😁

非常真实,,,财富不一定能买到幸福。😊👍

但沒有也會增加煩惱😅

对,,,我在想“错” 😂🙏👍

Yay! 🤗
Your content has been boosted with Ecency Points, by @azazqwe.
Use Ecency daily to boost your growth on platform!

Support Ecency
Vote for new Proposal
Delegate HP and earn more